云南网
保山频道-->要闻-->正文
首页 | 邮箱    
山水田园:城市发展的“昌宁路径”
http://www.yunnan.cn  发布时间 2018-05-16 16:12:51 星期三  来源:云南网

要“颜值”更要“气质” 发展有温度市民生活有质感

如果说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脊梁,环境是城市的容貌,那么文明则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城市因文明而变得富有魅力,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丽。

郁郁葱葱的树木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环境优雅的城市公园与怡然自得的居民和谐共生……行走在昌宁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

近年来,昌宁县把园林城市创建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创建有机融合,与“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为重点的城市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有机融合,构建了统一规范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以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提升环卫和绿化管理水平,山水田园城市有了靓丽的“容颜”,有了美丽的“灵魂”,更有了宜居、宜游、宜业的“温度”。

2017年6月,昌宁县成功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县,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品位得到不断提升。

为确保市民出行,昌宁县取缔了载客三轮,投放出租车,调整优化了城乡公交线路,在原有14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新开通8条公交线路,形成基本覆盖县城区所有主要街道、重要场所的公交网,提高了学校、医院、商场等重要场所的车辆密度和发车频率。

在县城核心区的几条线路上,随时能看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在运行。昌宁今年6月新引进了首批20辆新能源公交车,均为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具有噪音小、零排放、零污染、运行平稳、乘坐舒适度高等优点。

“真是太好了,有了公交车,接送小娃就更安全、更方便了,还便宜。”在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门口,正等着孩子放学的张登洪说,现在有了新增加的公交车,方便了像他一样每天往返于县城东、西两个片区的市民们。

“通过加强教育引导,行人闯红灯、车辆抢黄灯等现象明显减少。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也得到了遏制,整个交通环境改善非常明显。相信通过现在正在进行创全国文明县城的一系列措施后,以后整个交通环境会越来越好。”长期在交警一线工作的昌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李冰峰,也是昌宁城市发展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

从文化“软实力”到发展“硬支撑”,锐意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昌宁在提升外在美的同时,厚植出城市的内在美,在展示城市的新魅力中,持续积蓄城市前行的动力:城市变绿了、街道变美了、社区“高大上”了、市民生活更加幸福了……在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的进程中,昌宁县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使城区的魅力指数和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你是我心灵归宿的地方,来了走了为什么,还想再回来……”傍晚时分,昌宁水环境生态治理示范园内的市民,伴随着《就想来昌宁》歌声曼舞湖畔,享受着幸福时光。

“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昌宁,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整洁有序,而且人气越来越旺,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很多。”邓女士说。

“在云南还有这么一座美丽宜人、充满生机的田园城市,真是想不到啊。”来到昌宁游客更是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是故乡。”这是明代状元杨升庵在五百年前留下的“昌宁印象”。

如今,走进昌宁,山依然是那绿色的山,水依然是那清洌的水,田园依然是那片写满乡愁的田园,山水相伴、田畴相间的县城,正用田园牧歌式的美,探寻着山水田园画卷的正确打开方式。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相关链接:

云南昌宁:小茶叶“大作为” 千年茶乡幸福长

责任编辑: 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