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昌宁施甸永德三县政协共解蔬菜产业难题
初冬的昌宁县湾甸傣族乡的万亩良田里,农户们正在忙着摘收豆子,有条不紊地为几天后的冬早蔬菜节做准备。目前,湾甸乡正在建设辐射周边的万吨级智能冷库和冷链物流车辆调配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延长冬春蔬菜的保鲜周期,减少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新增一批稳定就业岗位。
这是昌宁、施甸、永德三县政协以“院坝协商聚合力 绿色菜篮惠民生”为主题,跨区域协同联动开展院坝协商的成果。在协商共识转化的推动下,湾甸乡“一区两园”建设有效带动周边蔬菜产业发展,让协商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增收效益。
昌宁县湾甸乡、施甸县旧城乡、永德县永康镇三地山水相连,地处枯柯河下游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区,有大链二级公路穿过,与施孟二级公路相连,直通清水河中缅国家一级口岸,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里成为“南菜北运”的重要产地,蔬菜产业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难题。
针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困境,今年4月,昌宁县政协主动牵线,与施甸县政协、永德县政协一起“把脉问诊”。三方很快达成共识:要靠“协商”聚合力、用“机制”破难题,最终敲定联手搭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坝协商”平台,靶向破解痛点。
近4个月的时间,三县政协组织委员们带着问题“沉”下去:走进10多家蔬菜企业,看生产流程、查经营难题;蹲田埂问收成、坐院坝听诉求;认真听取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政策解读与工作建议;与县、乡、村组党员干部座谈分析,全面掌握生产管理现状与群众期盼。最终,农残管控难、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松散、技术服务供给不足等“核心症结”被精准锁定,为院坝协商筑牢了“事实根基”。
今年8月,“院坝协商聚合力 绿色菜篮惠民生”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在湾甸乡下甸村如期召开。会前,三方代表共同听取湾甸乡负责人介绍全乡果蔬产业发展情况,现场调研保山千叶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情况。这场跨区域院坝协商,恰似为三方职能部门、蔬菜企业与种植大户架起的“连心桥”,铺就的“协作路”,为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注入了强劲动能。
思想在碰撞中凝聚共识,最终达成五方面行动举措:以普法宣传织密安全网,逐步构建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以执法检查扫清发展障碍,依法处置问题产品;以技术交流注入科技活水,用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以品牌共育擦亮产业名片,联手打造四季豆、青豌豆、辣椒等特色品牌;以机制互通筑牢协作根基,建立三县政协成果转化互通及部门、企业、合作社多方沟通机制。
会后,湾甸、旧城、永康三乡镇党委政府迅速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实干举措,以精准施策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滇西菜篮子”既装满丰收,更盛满群众的增收希望。截至目前,三县累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超60万亩,预计实现蔬菜产业综合产值40亿元。(聂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