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国字号”认证赋能——龙江红细软米释放产业倍增效应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5:25:00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国字号”认证赋能——龙江红细软米释放产业倍增效应

近期,龙陵县龙江乡9000余亩龙江红细软米迎来丰收季。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一袋袋包装精美的龙江红细软米正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这个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的特色品种,在“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态势,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龙江红细软米的“走红”,始于科技赋能。2002年,龙江乡农业科技人员从本地冬谷品种中筛选培育,经过多年提纯复壮,成功选育出这一优质水稻品种。为守护品种优势,龙江乡联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持续开展提纯复壮工作,攻克抗病增产难题。如今,龙江红细软米亩产稳定在600公斤以上,较“十三五”末期提升近15%。

“依托龙江乡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的自然条件,我们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等措施,全面提升红细软米品质。”龙江乡农业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德荣介绍。目前,全乡红细软米标准化种植面积已从5年前的6000余亩提升到现在的9000余亩。

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让龙江红细软米的品质更上一层楼。近年来,龙江乡积极推广“稻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鱼儿以田间杂草、害虫为食,排泄物化作天然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更让稻米吸收了自然养分,成了实打实的“生态好米”。

“为把‘好米’卖出‘好价’,这几年我们在提升稻米品质的同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红细软米的发展,并通过举办稻花鱼节、丰收节,逐步提升‘龙江红细软米’的知名度。”龙江乡副乡长王德民介绍。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的认定,对龙江红细软米来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品牌升级。这份“国字号”认证,不仅让龙江红细软米的品牌公信力大幅提升,更直接转化为市场红利。

目前,龙江红细软米的市场价格从2023年的每公斤6元,上涨至每公斤8至10元。“今年天气好、雨水足,谷粒饱满,比种普通水稻要划算。”水稻种植户李富权家有8亩稻田,今年预计能增收近1.5万元。

在龙江乡赧等村的精米加工厂内,今年新收的稻谷历经碾磨、筛选,一粒粒色泽泛红、饱满莹润的红细软米应声而出。“普通大米要多碾才好吃,红细软米得保留红色米皮,这样才能最大化保留营养。”精米厂老板周兴国一边包装一边分享加工诀窍。“现在,一年帮助农户加工红细软米800多吨,自己也能卖出300多吨,主要通过线上平台销往上海、浙江等地,今年销量肯定还能涨。”周兴国笑着说。

近年来,龙江乡通过举办稻花鱼节、丰收节,开展稻田认领等活动,将乡村旅游元素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我们在稻田公园里规划了不同大小的地块供认领,今年有15家单位和个人认领,能为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左右。”

从科技育种、生态种植,到品牌升级、加工销售,再到三产融合发展,龙江红细软米正以全产业链模式释放产业倍增效应。2025年,全乡种植的9000亩红细软米,产值将达1620万元,较2021年提升了近70%。(周青 侯云鹏 赵欢欢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