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节目真接地气,还有这么实用的礼物,心里太暖了!”10月底,昌宁县中心敬老院的庭院里,欢声笑语驱散了深秋的寒意。这温暖的一幕,是昌宁县2025年“敬老月”活动的生动缩影。
今年全国“敬老月”期间,昌宁县紧扣“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以“云尚有你・银龄彩云南”志愿服务行动为总牵引,集结了一支超过200人的银发志愿者核心力量,并联动多部门青年志愿者,将“精准服务”“情感陪伴”与“长效关怀”融入每一项活动,为茶乡老年群体编织起一张实实在在的幸福网。
银发互助:从“节日热闹”到“日常陪伴”
敬老月的温暖,在昌宁县中心敬老院的庭院里升腾。10月27日,昌宁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民政局、群团联盟等单位联合在县中心敬老院举办的“欢度重阳・情暖夕阳”主题活动,成了一场物质与精神并举的“暖心盛宴”。
墨香四溢的书画、御寒的棉拖鞋、实用的保温壶……志愿者准备的“温暖礼包”贴心又实用。而更让老人们开怀的,是那些“接地气”的文艺演出。舞蹈、乐器演奏、合唱轮番登场,不少老人跟着节奏拍手哼唱,笑容洋溢。

活动的重头戏,是由昌宁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老干部局“银秀芳华”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银发伙伴”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昌宁县的敬老服务实现了关键一步的转变——从“集中活动”走向“常态化开展”。低龄健康老人结对帮扶高龄困难老人,让银发互助的陪伴更有温度、更可持续。
多维服务:从“钱袋子”到“药罐子”的全方位守护
敬老的情意,更体现在对老人安康的细致守护上。10月28日,在昌宁县委老干部局的活动现场,一场防电信诈骗讲座座无虚席。民警结合“养老投资”“免费体检”等真实案例,手把手教老人们识别陷阱,守好“钱袋子”。

一旁的健康服务区同样人气十足。“降压药要饭后半小时吃,千万别混服!”医护人员耐心叮嘱。中医把脉、血压血糖检测等服务台前,医生们细致解答着“关节疼怎么调理”“睡眠不好怎么办”等问题,并现场开具个性化养生处方。
动静结合的服务才更显活力。趣味互动区的套圈、猜灯谜游戏前,老人们排起长队,瞄准目标、抛出圈环,赢取小礼品时的笑容,纯粹得像个孩子。“不仅帮我们防骗、查身体,还能玩游戏热闹热闹,组织想得太周到了!”一位退休老干部的称赞,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精准入户:关爱“沉”下去,民心“暖”起来
对于行动不便的独居、重病老人而言,上门服务是雪中送炭。10月11日至14日,“银秀芳华”志愿服务队的身影穿梭在田园镇的街巷中,针对20名困难老人开展专项关爱。
志愿者不仅送米送油,更拿起扫帚帮忙打扫庭院,坐在床边亲切拉家常:“您昨天吃了什么?”“夜里冷不冷?”一句句贴心问候,驱散了独居的寂寥。

最让老人们感动的是“送医上门”。昌宁县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带着便携设备,为像78岁的独居李大爷这样的老人免费体检。完成检查后,医生还详细讲解了长期服药注意事项,并留下联系卡:“您要是不舒服,随时打电话。”这种“沉”到基层、“暖”到心坎的关爱,精准破解了特殊老人群体“看病难”的痛点。
倾听与定格:让老人的心声被“听见”,笑容被“珍藏”
敬老,在于行动,也在于倾听。10月28日下午,田园镇文昌社区的“共话晚年幸福”座谈会上,没有官话套话,只有老人们的畅所欲言:“社区能不能多组织点广场舞活动?”“希望养老服务能一直坚持下去!”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及时回应,搭建起一座高效的沟通桥梁。
座谈会一旁,免费摄影区的志愿者化身“暖心助手”,细心为老人整理衣襟,调整角度,用镜头将岁月沉淀的幸福定格成永恒。“这张照片拍得真好,我要好好珍藏!”拿到照片的老人爱不释手,满脸喜悦。

其间,昌宁县13个乡镇同步开展百岁老人专项慰问活动,慰问队伍带着诚意与暖意走进老人家中,以“点对点”的精准关怀,让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茶乡大地温情流淌。
长效机制:让“孝亲敬老”在茶乡大地代代相传
此次“敬老月”系列活动,是昌宁县构建老年友好社会的生动实践。从集中活动到精准入户,从物质关怀到精神陪伴,每一项服务都紧扣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余名银发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重拾了自身的活力与价值,实现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的完美结合。

下一步,昌宁县将继续深化“云尚有你・银龄彩云南”志愿服务品牌,把“银发伙伴”“上门医养”“座谈听诉”等好做法固化为日常机制,让志愿暖流在茶乡持续涌动,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温暖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陈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