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卧佛村的800亩梨园迎来丰收季。沉甸甸的黄梨压弯枝头,清甜香气随风飘散。梨农们穿梭在15000余棵梨树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的热闹景象。
这片“黄金梨园”的带头人,是68岁的退伍老兵苏自元。30年前,退伍回乡的他历经打工、从事建筑工程等创业摸索后,毅然决定扎根卧佛村,承包荒山发展黄梨种植产业。“当时,我一位云南农大的亲戚来看过这片山后,建议可以种植梨,并推荐了大理州晚熟品种‘麦地湾’黄梨。”苏自元回忆道。
从大理成功引种后,苏自元便一头扎进梨园,边学习、边种植、边摸索,不仅试种多个黄梨品种优化口感,还在种植技术上不断钻研。“同一片地种梨,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结果差异很大,咱们的黄梨必须异花授粉,把这个品种的花粉传给另一个品种,结实率才能提高。”凭借这份钻研精神,他种出的黄梨品质持续提升,逐渐赢得市场青睐。
如今,苏自元的卧佛黄梨以“水分足、汁液多、果肉嫩、糖分高”的鲜明特点,收获了众多消费者喜爱。通过电商、批发、零售多渠道销售,黄梨销量节节攀升,客户从保山市内扩展到周边州市,甚至远销东南亚国家,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销售周期从每年6月底持续至次年春节。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真的富。在苏自元的带动下,板桥镇黄梨种植面积已发展至1000亩,亩产量达1100公斤。每到黄梨采摘季,周边村民便会来到梨园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平时在家附近打零工,梨熟了就来梨园帮忙,一天能有100多元收入,很不错!”卧佛村村民苏学玉笑着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从春日梨花满枝的烂漫,到秋日硕果盈筐的丰硕,卧佛村的梨树上,结出的不仅是香甜的黄梨,更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如今,这片生机勃勃的梨园已成为卧佛村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树”,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谈及未来规划,苏自元充满期待:“下一步,等经济条件好转,我打算先改善梨园周边路面,再发展生态小型农家乐旅游,推出采摘一条龙服务,让我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带着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把咱们的黄梨产业做得更红火!”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杨建金 李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