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浙江种出了云南味!腾冲甜棕在沿海“逆袭”出圈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09:02:35  来源: 云南网

  “老班长,你快来我这里尝尝腾冲甜棕的味道咋样?”一个电话,让保山市隆阳区吴仕平家庭农场的退伍老兵吴仕平,跨越千里赶往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发出邀请的,是同样曾服役于部队的李志朋。四年前,他引种了来自腾冲的甜棕苗,如今已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我砍下来一尝,那股甜糯味儿,跟在腾冲吃得一模一样!”尽管品质出色,但在这片沿海市场,甜棕仍属“新面孔”,销路成了摆在李志朋面前最大的难题。于是,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昔日战友、种植推广腾冲甜棕多年的吴仕平。

  为打开市场,李志朋主动出击,邀请了当地七家酒店的厨师进行现场品鉴。甜棕头口感甜脆多汁,可生食如水果,熟制后软糯回甘,加之其药食同源的特性,获得厨师们一致好评。品鉴会后,七家酒店当场下单订购120个甜棕头,愿意合作将其打造成特色菜品。这一笔订单,让原本发愁的销路问题出现了转机。

  受到市场积极反馈的鼓舞,李志朋很快作出决定:在入冬前新增10亩种植面积,并立即向吴仕平支付了一万余株甜棕苗的订金。他表示:“这绿色无污染的甜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据了解,李志朋在服役期间就了解到战友吴仕平成功种植推广腾冲甜棕的事迹。退役后,他毅然引种5000株试种。得益于苍南县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甜棕长势良好,却困于“无人识货”的窘境。而如今,凭借实物品鉴和精准推介,转机正在出现。

  棕树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而腾冲甜棕作为优良种系,入菜历史时间长,是经过长期食用验证的生态山珍。原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园林工程师董文昌介绍:“棕树全身是宝,可制作斗篷、蓑衣、绳索和棕垫,五十年前曾是农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树种。”

  “千棵棕,万棵桐,一世吃不穷。”这句腾冲农村谚语道出了棕树可观的经济价值。随着两位退伍军人跨越地域的合作持续推进,这种源自云南深山的甜棕,正逐渐在东部沿海城市开辟出新的市场,也成为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真实写照。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蒋建国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