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昌宁实现垃圾治理模式智慧化
“以前得自己送废品,现在手机能预约上门收,太方便了!”昌宁县正新鸡排店店员王蕊的称赞,道出了当地垃圾治理新模式带来的便利。如今,昌宁居民通过手机小程序下单,就能享受上门废品回收服务。
昌宁县绿巨能供销服务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上门服务+回收”模式,推出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该模式精准构建城乡垃圾分类数据化管理模型,搭建起废品回收的智慧桥梁。目前,昌宁县已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并在县城新建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让废品回收更高效规范。
线上预约仅是开端,线下,昌宁在城区投放1200只分类垃圾桶,建成700余个固定回收点,覆盖全县1600余个村民小组,严格区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三类垃圾”,并通过专业化处置终端分类处理。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观音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20吨,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实现尾气超低排放达标。焚烧后的炉渣可产出环保沙和金属物,回收产值每吨达280元。配套的热能综合利用产业园正在建设,建成后每天预计产生200吨蒸汽,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餐厨垃圾处理上,昌宁县配备3辆专用车和700余只收集容器,通过“城管执法牵头、环卫闭环收运、企业无害化处理、资源公司提质利用”体系,基本实现县城餐厨垃圾日产日清。今年以来,已处理餐厨垃圾1484吨,提取毛油59.36吨,创造回收产值20.77万元。
针对建筑垃圾,昌宁县利用露天煤矿矿坑,引进社会资本建成9900平方米处理项目,设计回填容量200万立方米,实现规范填埋与资源化利用。
凭借精细化、全链条的治理体系,昌宁县不仅成为全市唯一同时拥有“三类垃圾”单独合法处置终端的县,还是全国首创“三类垃圾”分置处理新模式的县级单位。(赵齐源 李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