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记者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该管护局工作人员近日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一种像猫似狐的罕见动物。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正高级工程师邓晓保的仔细辨认和鉴定,确定该物种为食肉目灵猫科小灵猫属哺乳动物小灵猫。这也是龙陵县第2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
小灵猫是一种外形兼具猫科与狐科特征的珍稀哺乳动物,体型比家猫稍长,头部像狸猫,嘴尖似狐狸。也因其奇特的长相和突出的特征,在民间有多个“俗称”,如“七间狸”或“九间狸”(尾巴有7至9个显著的暗褐色或黑色环状斑纹,形成深浅相间的节段状外观)、乌脚狸(吻部尖长但短于赤狐,足部深褐近乎黑色)等。
据有关资料介绍,灵猫科作为食肉目中的一个科,在全球范围内包含6亚科19属34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而目前在我国就分布有9属11种(云南有5属6种),我国也是世界上灵猫科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小灵猫是典型的独居性夜行动物,通常白天隐匿于洞穴石缝或草丛、密林中隐蔽处休息,夜间外出觅食或活动。“近30年来,我们保护区的红外相机仅2次拍到过小灵猫活动的身影。由于其具有生性机警、行动迅速、昼伏夜出等特性,像这样的情况十分难得一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冯思勤说。
更奇特的是,小灵猫还有独特的“擦香”习性,外出活动时,常将肛部香囊的分泌物涂擦在树干、石壁等物体上,用作标记领地或吸引异性,这也是家猫与赤狐均不具备的特性。
小灵猫主要以鼠类、昆虫(如蝗虫、蚱蜢)、小鸟、蛙类、蛇类等为食。“小灵猫对维护森林及农田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此次在龙陵发现小灵猫,也反映出这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提高。”邓晓保说。
小灵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安徽和福建等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还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近危(NT)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为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物种。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郁云江 胡兴润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