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破壁垒聚合力,激动能兴产业——保山“园中园”模式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 15:36:00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破壁垒聚合力,激动能兴产业——保山“园中园”模式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线看发展)

  当西部县域经济仍在为土地制约、产业分散、同质化竞争所困时,保山以一场大胆的制度创新给出了破题答案。这个曾面临产业基础薄弱、招商能力有限的滇西城市,通过首创“园中园”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起“1+5>6”的聚合效应。

  如今,这片土地上崛起的特色产业集群活力迸发,沪滇协作结出丰硕成果,“保山方案”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鲜活样本。

  制度破壁:三级联动破发展困局

  “过去县级园区单打独斗,建一个标准厂房都要反复论证,现在市、县合力建成11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65公里市政道路、6座变电站,以及完备的电网、供水、污水处理设施,吸引135 户企业入驻。”保山产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科长寸德浩的话,道出了“园中园”模式的核心突破。

  在这套创新体系中,市级统筹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园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服务,县级专注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三级联动的“双轮驱动”机制,扭转了保山经济分散发力的局面。

  “飞地经济”模式构建的利益分配机制充满突破性,各县(市、区)招引的项目可集中落户专属“园中园”,税收、产值等经济指标按投入比例共享。以通威项目为例,保山产业园区和昌宁县按“51+49”的比例承担一期基础配套设施投入,产值、税收等利益也按此比例分配,消除了县域顾虑。昌宁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徐云鹏透露,这一机制助力昌宁 “园中园”在2024年贡献了全县园区77.83% 的规上工业总产值。

  在产业布局上,“错位发展”策略尽显智慧。在市级规划引导下,昌宁主攻绿色硅材精深加工,其他县(区)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特色领域。走进昌宁“园中园”,世界500 强企业通威股份入驻,带动云南硅旺、云南隆威等配套企业落地,百亿级硅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沪滇携手:山海协作激创新动能

  “研发在闵行,生产在保山”,云南嘉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是沪滇“16+16”产业协作的生动写照。这家 2023年投产的企业,借助上海闵行的科研力量与保山的气候优势,将生物多糖发酵周期从 36 小时压缩至24小时,今年预计营收达1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这种跨区域协同的成效正在加速显现。闵保两地通过建立 17项共建机制,形成 “双向问需 + 靶向破题”的合作模式。今年 3月,保山代表团赴闵行召开园区共建推进会,举办投资保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话会暨专题推介会,吸引90余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会,17家企业与保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达 11.7亿元。浙江名雄包装的咖啡自动包装项目、上海掌商奢汇的精品咖啡 AI工厂,让保山农产品资源与上海技术资本碰撞出创新火花。

  同时,沪滇协作还促进人才与资本活跃流动。保山选派干部在闵行挂职归来,带回先进的园区管理经验;联合招商小组开展15场推介活动,吸引30余家企业实地考察保山,其中有6家完成注册,带动500余人就业。“‘十五五’规划已纳入沪滇合作专题,未来合作将更深入。”寸德浩表示。

  站在新起点,保山“园中园”正谋划更深层次的改革。未来将按照市场化、实体化方向,丰富利益共享机制,在产业链协同、科技创新等领域探索更多可能。从破解县域经济困局到探索区域协调发展,保山以制度创新打破发展壁垒,用协同思维激活资源要素,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稳步前行,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