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梦起云滇·童梦同勐”社会实践团与云南省龙陵县科学技术馆正式签署共建协议,龙陵县科学技术馆正式挂牌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大连理工大学与龙陵县十余载“山海牵情”的帮扶合作迈入深化拓展、长效赋能的新阶段,为边疆地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搭建起一座稳固的“科教桥梁”。
根据共建协议,双方将以两年为周期,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定期选派优秀学子赴龙陵,通过假期集中实践、学期滚动服务、线上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展品技术升级、特色课程开发及日常管理工作。龙陵县科学技术馆则为大学生实践提供场地、专业指导和资源保障,并协助完成实践能力鉴定。这种深度融合的“课堂、基地、社会‘三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为高校学子提供了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宝贵平台,更将高校前沿的科教资源精准引入边疆,赋能龙陵科普教育提质增效。
此次合作是大连理工大学持续深化对龙陵县教育帮扶的重要体现。自挂钩帮扶龙陵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倾力支持,通过人才输送、优质课程共享、品牌活动共建等多种方式,源源不断为龙陵教育注入活力。龙陵县科学技术馆自2024年12月建成开放以来,迅速成长为当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累计接待公众已突破6500人次。此次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将进一步整合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力量、智力资源与龙陵本土的教育需求。双方计划共同开发更贴近边疆青少年兴趣的科普课程,如线上编程、人工智能实验等前沿领域,推动龙陵科普教育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加速发展。
“龙陵县科学技术馆成为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意义非凡。”科学技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为龙陵孩子们打开了接触前沿科技、拓宽科学视野的新窗口,还通过引入高校优质的科教理念、资源和人才,将显著提升龙陵县科普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让边疆的孩子们也能同步享受到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滋养。
下一步,双方将重点完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将“龙陵经验”复制推广至更多边疆县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坚实的科技支撑与人才力量。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赵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