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如酥,润泽林地。在腾冲市猴桥镇箐口村黄精示范基地内,一片片翠绿的黄精苗,在雨水的轻抚下,满溢着蓬勃的生机。
“今年以来,我们引进云南保山恒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搭建‘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框架,采取‘九保’模式,成功打造黄精种植示范基地500亩。”箐口村党总支书记金兆明介绍。
金兆明口中的“九保”模式,就是“企业保收购保价格保技术、合作社保林地保药苗保前期、群众保人员保管理保后期”的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群众三方共同投入,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箐口村有林地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超96%,高海拔的湿润气候和纯净的生态环境,为林药、林果、林菌等林下经济提供了天然优势。
昔日的箐口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曾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优势不突出等挑战,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种植草果、采野生菌采、采伐林木等“靠山吃山”的传统产业,农户增收渠道有限。
“过去,箐口村守着好山林,却没有把资源用活。发展林下种植产业,要先解决‘地从哪儿来、苗怎么保障、前期怎么准备’这些实际问题。”金兆明说,箐口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为连接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主动把企业和林农担忧的问题扛起来,保障了黄精产业在箐口村落地。
“以前种地靠蛮干,现在合作社带着科学干,心里踏实!” 村民王根灿说,自从跟着合作社发展黄精产业后,合作社指导他选林地、起垄、培墒,还提供种苗,每一项弄得妥妥当当。
“日常管理主要是除草、施肥、浇水,看看有没有病虫害,这些活不难,技术人员会教,我们也很快就学会了。”村民李章明也是黄精种植户。他说,到黄精基地干活,每天120元的工钱,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现在有合作社带着,企业兜底,心里踏实,乡亲们都愿意干。”村民吴有洪笑着说,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来种黄精,在家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这模式能让群众真正受益,跟着干准没错!”村民郭兆菊之前担心黄精不好种植和管理,因为自己没技术。在合作社和企业的帮助指导下,她今年6月份种下的黄精苗长势良好,现在逢人就说合作社帮了大忙。
“‘九保’模式,让合作社、企业、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金兆明表示,箐口村计划三年内建成超3000亩的黄精基地1个,年产量3000吨,预计产值3900万元,最终通过“28”利益分成模式,即合作社分成20%,群众分成80%,让黄精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金”。
眼下,一场林下“生金”的奇迹正在箐口村这片深山中上演。随着“九保”模式的推广,箐口村的深山逐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靠山”。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