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块化石的纹路和海林檎图谱对上了!”7月13日,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的化石挖掘现场,南京少年王诺妍高举地质锤兴奋呼喊。她的发现,引来了研学团伙伴们惊喜的围观。这一天,南京晨报少年公益“三颗种子”研学旅行团的30余名成员及家长,在这片“全国地质文化乡”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叩响亿万年地球记忆的奇妙旅程。
化石馆是少年们触摸远古的第一站。馆内珍藏的各类化石宛如时光信使,无声讲述着地球亿万年沧桑巨变。在讲解员生动引导下,神秘的“海林檎”揭开了面纱,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古生物知识的渴望。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热情,孩子们手持地质锤和化石图谱,化身小小地质学家,涌入挖掘现场。他们低头凝神,在裸露的岩层中“按图索骥”,每一次地质锤的轻叩都充满期待,每一次化石碎片的发现都引来雀跃的欢呼。
“今天太震撼了!不仅学到了海林檎的知识,亲手挖到化石更让我惊叹大自然的奇妙。”研学团成员王诺妍捧着自己的“战利品”,言语间满是收获的喜悦。这场跨越山海的研学,将深奥的地质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让课本上的文字在亲身体验中鲜活起来。
据悉,此次“三颗种子”研学之旅巧妙融合了文化传承的根脉、自然探索的奥秘与公益实践的初心。当少年们躬身于施甸的土地,用地质锤叩问地球的历史,一颗颗热爱科学、敬畏自然的种子已在心田悄然播下。这场跨越亿年的“对话”,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地质科学的大门,其蕴含的青春活力与探索精神,也正为施甸这片地质文化瑰地的乡村振兴,注入独特而充满希望的“科考力量”。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吴丹 瞿柯楠 郭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