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遥控、设置参数、连接设备、操作摇杆,无人机“呼”的一声从地面腾空而起。7月13日中午,施甸县万兴乡东安村村民乐子杨正操作植保无人机,给烤烟苗精准喷药。
今年初,乐子杨成功考取农用无人机操作证,并于5月份自筹资金6万多元,购置了一台T70P植保无人机。“今年6月,在腾冲市开展吊运竹子业务,每捆竹子收费8.5元,日收入1000元以上。”乐子杨开心地表示。7月以来,施甸县万兴乡进入烤烟中耕管理关键期。乐子杨及时调整植保服务作业方向,以每亩20元的价格,为当地烟农提供无人机“飞防”作业。“在分散地块,每天可以完成60亩,连片地块每天能100亩以上。”乐子杨说,虽然有点累,但是效率高,烟农很喜欢。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是传统人工喷雾器的20倍到30倍,极大减轻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在施甸县的广大乡村,植保无人机正逐渐进入田间地头,助力农业生产“加速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之翼”。
截至目前,乐子杨已为万兴乡东安村的6户烟农提供了无人机植保服务,累计喷洒农药150余亩,有效解决了传统喷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面对即将到来的烤烟管理旺季,乐子杨充满信心地表示,有了这台“空中铁牛”,他能满足万兴乡东安村、大水村总计5000多亩烤烟的“飞防”需求。
眼下在施甸县,农用无人机这一“新农具”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山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一大批像乐子杨这样的年轻人紧跟时代浪潮,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更好实现个人价值。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苏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