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林场是施甸县最重要的森林资源管护区,林场面积4554公顷,林地面积4513.33公顷,活立木蓄积46.1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7.52%。作为云南省西南边陲的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资源分布集中,防火形势严峻。
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与潜在的火灾风险,近年来,施甸县积极构建“智能监测+精准巡护+高效联动”森林防火体系,在善洲林场成功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群防群治的防火新路,成功实现14年善洲林场无重大森林火灾。
智能布防:织密“水网天眼”防护网
科技是防火的第一道屏障。施甸县在善洲林场核心区构建智能化防火基础设施网络,32个联网智能水罐实时监测水位,200立方米蓄水池保障水源储备。通过优化调度,储水利用率提升28%,形成“半小时水源响应圈”。
同时,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高点视频监控,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精准巡护:筑牢“火种不入林”防线
地面防控是森林防火的关键环节。2025年以来,森林防火专业巡护队伍对林场及周边4个乡镇12个村庄进行网格化、拉网式排查,累计行程超300公里,精准定位并消除10处火险区、7项隐患点。
在关键路口设立检查点,严格管控进山火源。防火期内,累计检查车辆600余辆,收缴火种1800余件,及时制止、教育违规用火行为23起。
防火宣传深入人心。施甸县深入开展森林防火流动宣传,覆盖周边12个村寨,累计发放资料2000余份,开展森林防火宣传2600余人次,村民防火知识知晓率达98%。
“现在,巡护更智能,协作更顺畅,老百姓的防火意识也更强了,大家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一位林场资深护林员说道。在持续宣传和严格管控下,“火种不入林”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农户规范用火的告知承诺率达100%。
联动攻坚:拧紧“协同作战”责任链
高效联防联控是森林防火的坚实保障。施甸县应急管理局、施甸县消防救援大队、保山市森林消防支队施甸驻防中队三支专业力量打破壁垒,建立“信息共享、日常共巡、应急共处”机制。
在今年3月3日至5月31日期间,三支队伍轮番开展武装巡护,累计巡逻450人次,并利用巡护车辆播放防火宣传音频。全年组织联合巡查12轮次,确保责任无缝衔接。聚焦“以水灭火”能力提升,组织高压水车、便携水泵协同作战专项演练4次,水源协同作战效率提升35%。
同时,坚持每天有1辆消防车运水至善洲林场。截至今年5月31日,累计为重点区域送水84车184.8吨,提供“以水灭火”保障,总共补水564.6吨。
在清明等高危时段,施甸县启动“无火清明”专项行动,巡护力量增加50%,织密山间防线。今年以来,三支队伍还开展无人机巡护200余架次、290余小时,有效覆盖监控死角,及时掌握隐患情况。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段光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