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白花村的芒果园里,金黄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套着保护袋的芒果在骄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果农罗梁建和家人正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果林间,熟练地采摘、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漫山遍野的“金果子”,正是隆阳区立足资源优势,推动芒果产业升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在海拔736米、年均温度22摄氏度的白花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优质的芒果。种植户罗梁建已种植芒果10多年,如今他的果园规模达到了15亩。清晨,头戴草帽、身背背篓的他和家人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主要种的是金煌芒、澳芒、鹰嘴芒和圣德隆。最好卖的是金煌芒,个头大,果商都喜欢。”罗梁建边剪果边介绍,言语中充满信心,“今年估计能收10多吨,按现在的价格,收入能有七八万元!”
白花村的芒果产业已从最初的几千亩,蓬勃发展至如今的1.8万余亩。白花村副主任杨宴宗自豪地说:“我们村500多户人,芒果产量上万吨,产值达六七千万元。”产业的壮大不仅富了本村人,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在采摘季前来务工。
品质的提升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引进金煌芒、台农芒、鹰嘴芒、圣德隆等优良品种与本地品种嫁接改良,白花村芒果种类日益丰富,满足了市场的多元需求。同时,滴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运用,既有效提升了芒果品质,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双赢。
每年6月至8月芒果飘香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收购商便汇聚于此。收购商赵立新今年是第一次来白花村,“预计收购400吨,现在收了100多吨。这里的金煌芒质量不错,收购价好的能到8块钱一公斤。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
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销售,一条完整的芒果产业链在白花村及隆阳区逐渐形成,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隆阳区芒果产业的蓬勃发展远不止于白花一村。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丁榆介绍:“2025年全区芒果种植面积13万余亩,预计产量达23万吨。主要种植区在潞江镇、芒宽乡和蒲缥镇,品种以台农芒、金煌芒、鹰嘴芒为主。”
科技兴农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我们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服务农户,提升种植技术,重点指导农户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科学防治病虫害,引进推广优良品种。”丁榆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实套袋等关键技术,持续开展培训,为果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张晓玲 李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