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情系“夕阳”,“一小”心牵“朝阳”。近年来,腾冲市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通过打造家门口务工车间、幸福食堂、医养结合等多元服务体系,织密民生保障网,擦亮“朝夕共美”的幸福底色。
面对乡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难题,腾冲市创新实施“招小商、引活水”策略,激活闲置资产,建成20余个家门口务工车间,带动600余人实现“不离乡不离家”就业。
腾越街道的胡天庆,将经营多年的假发厂迁回当地的朝阳电商物流园,50余名村民在2800平方米的车间工作,月均收入5000元。“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不比外面低!”女工王丽芬开心地说。
曲石镇引入返乡能人赵加甫,创办了一家纺织公司,工人们忙碌着赶制订单。村民彭梅从浙江辞职返乡就业,入职纺织公司,他兴奋地说:“现在能让长辈吃上热乎饭,又能准时参加孩子家长会。”
目前,纺织公司已发放工资40余万元,预计全年劳务经济突破100万元。这些扎根乡土的产业载体,正有效化解“外出务工”与“留守顾家”的两难选择。
在腾冲市腾越街道,以文星社区“大手牵小手 朝夕共成长”、观音塘社区“让平凡生活有点甜”等国家及省级试点项目为引领,打造各具特色的“一老一小”服务品牌。
中午时分,天成社区幸福食堂飘散着红烧肉、南瓜粥的香气,老人们围坐享用营养午餐。“以前独居总糊弄吃饭,现在荤素搭配还能唠家常。”李大爷的感慨引发共鸣。
目前,全市14个幸福食堂累计服务3000余名老人,15-20种菜式搭配及订餐送餐服务,让空巢老人暖胃更暖心。
文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理疗室、健身区等多功能区,2022年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清晨,幸福食堂早餐飘香,场地晨练热闹,李医生工作室理疗居民满座,多维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上绮罗社区依托“家门口服务阵地”,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假期托管等特色服务。全市利用寒暑假招募大学生、退休教师志愿者,开展“七彩假期”等活动,解决群众看护难、辅导难的难题,也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带来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填补。
近年来,腾冲市将“一老一小”关爱写入198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道德评议机制。和睦村彭大姐坦言:“以前觉得孝老是家务事,现在上红榜全家光荣!”文明乡风催生了“老幼关爱是心头大事”的全民共识。
眼下在腾冲市,“初老助老”“爱心妈妈”等志愿队伍常年活跃,提供陪诊送药、课业辅导等服务。和顺讲堂、非遗小课堂传承文化根脉。正如志愿者张阿姨所说:“帮孩子补习功课,就是在播种希望。”
从务工车间留住劳动力到幸福食堂温暖银发群体,从网格服务填补亲情空缺到文明新风滋养精神家园,腾冲市构建的立体化民生服务体系,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图景照进现实。(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马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