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公路养护工作34年,坚守在国道320线和省道237线上,带领团队完成多次抢险任务;他作为“杨绍军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累计培养公路养护技术能手371名,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发明改装生产机具30台/套,多个项目在行业推广使用;他带领职工践行生态养护、绿色养护,将省道237线打造为生态走廊;他先后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岭首席技师等20项荣誉称号……
他就是杨绍军,现任保山公路局隆阳公路分局东风公路管理所所长。今年“五一”前夕,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杨绍军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公路畅安的坚定守护者
1991年,杨绍军投身公路养护工作,坚守在国道320线和省道237线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公路人“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责任和使命。
东风公路管理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这里酷热潮湿,常年高温天气180天以上,夏天地表温度可高达50摄氏度,蚊虫数量多,经常有眼镜蛇等毒虫伤人。在恶劣的环境下,杨绍军带领着同事们,日复一日地补路面、清边沟、剪树枝、维护公路设施,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用心用情用力保障驾乘人员在管养公路上平安顺畅通行。
“无灾不成年”的云南,自然灾害频发。每遇灾毁,杨绍军总是冲锋在前、带头苦干,带领同事克服困难,出色完成抢险保通任务,成为群众心中的公路“守护者”。2023年5月2日,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发生5.2级地震,正值汛期,国道320线多处山体崩塌,抗震救灾物资运输受阻。杨绍军立即带领抢险队员冲到灾情现场展开道路抢通,经过8小时连续奋战,打通了生命线,确保了抗震救灾车辆和物资第一时间到达震区。2024年8月30日晚,强降雨致国道320线K3303+150米处山体大面积坍塌,交通中断,车辆人员滞留。杨绍军带领抢险突击队赶赴现场勘查、制定抢通方案、疏导人员。当得知一辆救护车护送特殊血型待产孕妇急需前往医院时,他当机立断,组织破碎锤、装载机、人员齐上阵,紧急开辟生命通道,护送孕妇安全通过,被其家属称为“救命恩人”。2024年9月2日,连续暴雨致国道320线瓦窑至老营路段20余处坍方,交通中断,一辆拖挂式大货车深陷泥沙之中,倾盆暴雨不停,靠山一侧稀泥夹杂着碎石继续在车子一侧堆积,另一侧是高达数十米的悬崖,司机惊恐万分。为尽快将被困车辆、人员救出,杨绍军带领抢险突击队采取塌方两端齐开工方式展开紧急救援,经过努力,被困车辆及人员成功脱困。
创新浪潮的奋进领航者
作为云南省交通行业首家以培养公路养护技能人才为宗旨的“杨绍军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头羊”,杨绍军用其对公路事业的热爱和对养护技能精进的“钻”劲,影响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公路人。经他改造过的养护机械、生产工具,既能节约人力物力又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他的带领下,公路一线养护工人对“小发明、小创造”的热情高涨,近几年先后完成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保温车、挖掘机小铲斗改造等技改项目共30项。多项改造荣获云南省交通运输系统创新发明奖以及被评为“四新”技术、“五小”活动实用可推广项目,并为单位节约资金累计六百余万元。
杨绍军始终秉持“守正创新”发展理念,认真履行保山公路局“公路养护”技师工作站成员职责,先后带头参与保山公路局泡沫混凝土技术在高原山区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改善山区沥青路面使用功能适用性等多个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杨绍军常说:“我的经验技术是老一辈公路人的倾囊相授和从自己多年的养护实践中得来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我所学技艺一代代传下去。”在他的“传帮带”作用下,以方豪、张在东、董志瑞为代表的徒弟先后获得云南省第十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技术状元、云南省筑路机械操作工技术状元、云南省公路养护工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一等多项荣誉。
人民福祉的用心耕耘者
杨绍军深谙“公路通,百业兴”的发展密码。2022年,云南省实施绿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杨绍军抓住时机,带领全体职工以“绣花功夫”着力打造省道237线管养路段绿美公路,践行生态养护理念,从创建实施到后期管护,从路面铣刨补缝到边坡加固,从交安设施维护到路域景观提升,累计修复病害路面17万多平方米,补植乔灌木1万余株。两年多的精心管护,让省道237线成为串联怒江大峡谷、咖啡庄园、民族村寨的生态走廊,为绿美云南、美丽中国建设增光添彩。
作为“保山市委联系专家”,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在管护好境内国省道公路的同时,杨绍军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农村公路病害修复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地质条件差、环境复杂的路段,通过指导,许多破损、坑洼的路段得到了及时修复,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他积极与地方部门、沿路村集体联系,实施“公路+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爱路护路宣传80余次,推动形成“全民护路、共建共享”新格局,东风所多年被评为“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驻地单位评比一等奖”。
如今,随着保山小粒咖啡产业的高速发展,潞江坝建成的咖啡庄园越来越多,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到潞江坝“世界咖谷”旅游。省道237线“绿美公路”作为一条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公路,也是到怒江大峡谷众多咖啡庄园的必经之路,其中潞江坝到芒宽坝路段就是一条“绿色长廊”,在这段路上乘客可以冬天“移动”赏花,夏天“树洞”乘凉,营造了“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绿色景观效果,吸引着众多游客停下脚步观光打卡。很多村民在公路沿线开起了特色民族农家乐,在家门口销售农特产品,村民们乘着交旅融合的东风让“钱包”逐渐鼓了起来。
面对殊荣,杨绍军始终保持着公路人特有的质朴,他说:“养好公路、保障畅通是我们的职责。我取得的成绩,是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与同事们一道继续提升技能养好公路,让‘生态绿色长廊’持续延伸,让‘畅安舒美绿’的公路人人向往”。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陈重光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