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宁县湾甸乡依托万亩坝子的独特优势,以“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为主题,推进四季产业促农增收,逐步构建起月月有产业、季季有增收的就业服务链条。2024年,全乡果蔬种植面积7.7万亩,实现产值9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7.25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500万元以上。
湾甸乡把推进农业支柱产业适度规模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建成蔬菜、西瓜、水果“三个万亩”,沃柑、柠檬、葡萄、芒果“四个千亩”优质水果示范基地,哈密瓜、羊角蜜、释迦果、香蕉等百亩特色产业示范点10个,引进推广绿亨架豆王等30多个无筋豆、苦瓜等冬早蔬菜品种,构建了冬季蔬菜、春季西瓜、夏季水果、秋季粮食的“四季产业”发展格局。
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思路,全乡引进和培育果蔬龙头企业7家,同步配套建成泡沫箱和冰瓶生产企业1户,冷链物流企业24家,培育果蔬产业小微企业57家,带动县内12个乡镇及周边地区发展“雨水豆”产业,并依托湾甸1000余名“果蔬经纪人”,收购辐射隆阳潞江等地的果蔬产品,依托种植用工量大和冷链物流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有效把本地和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吸纳到果蔬产业上,每年提供岗位1.5万个,人均增收3000元。
近年来,湾甸乡聚焦新形势下产业规模“小而散”、企业用工“短而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少而难”的问题,整合人社、农业、搬迁安置办等部门和乡镇力量,盘活湾甸乡原监狱旧址国有资产,整合移民搬迁安置“美丽家园”项目80万元,通过乡村振兴、沪滇协作项目投入700万元,引进多条生产线,人社部门及湾甸乡投入60余万元,建成占地2万平方米的湾甸就业“幸福里”社区,合作企业37户,提供岗位5000余个,对接安排就业2132人。同时,提供吃、住、行一体保障,设有41个房间328个床位。
目前,湾甸就业“幸福里”社区餐厅及购物中心正在建设,建成后启用“幸福食堂”,运营主体和合作企业配备往返交通车辆,提供接送服务。同时,瞄准湾甸乡用工方向,针对性组织果蔬产品包装、叉车等培训。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37期1872人。
湾甸就业“幸福里”社区还创新运用电商思维,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帮助用工端扩销,务工端延时,持续推进解决招用工和销售两个难题。由昌宁县人力资源公司造点科技负责运营,通过官方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铺设基层就业服务网,制作招聘求职小视频,拓宽宣传覆盖面,研发“茶香零工”小程序,已进驻企业31户,发布岗位需求607个,登记求职97人。
与此同时,通过孵化区域网红团队,整合供应链资源,对接盒马鲜生、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等官方服务商,帮助大户找企业、帮助企业找销路。目前,已为37家合作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101.88万元,增加销售额400余万元。
湾甸乡坚持在四季产业链上嫁接三产服务岗位,依托民族文化、产业特色等优势,做大做强地摊经济、夜间经济,积极推广美食游、周末游等乡村旅游品牌,打响“和谐傣乡 幸福湾甸”泼水狂欢节、“彝/移”路美好火把狂欢节2个节庆旅游品牌,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000万元,节旅融合成效凸显。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昌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