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始终紧扣民生需求,将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核心目标,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关键突破口,着力做好“实、统、质、新”四篇文章,打出“促改革、优服务、强保障、谋创新”的组合拳,全方位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让“在云南样样好、在龙陵越来越好”的健康生活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做实医保改革,在“实”字上出真招
龙陵县积极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机制改革,依据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县域医疗资源现状与群众就医特点,精心制定医保打包付费改革方案。明确医保资金的打包范围、支付标准、结算方式以及结余留用等关键内容,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提升基层资金使用效率,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自2020年起,5年内共打包82278万元医保资金,由医共体对资金进行统一分配、监督与考核。同时,及时调整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构建严格的考核监管机制,对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医保资金使用情况、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估。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大数据监测等手段,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合理使用,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统筹资源配置,在“统”字上下功夫
在资源布局优化上,龙陵县加速县级龙头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创新。新成立临床营养科、盆底中心,建立首个基层科研工作站及口腔医学质控站,并成功加入云南省神经外科专科联盟。勐糯镇中心卫生院挂牌成为龙陵县人民医院勐糯院区后,在总院帮扶下,常规手术量大幅增加,实现“小病不出镇”的医改目标,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专科服务能力。
在统一管理方面,龙陵县重塑医疗卫生体系,整合优化资源,推动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实现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与服务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协同发展。人才培养上,龙陵县开展乡镇医务人员“大轮训”,组织10家乡镇分院共4批75名医务人员参加,推动乡镇分院人才培养与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及综合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提升健康水平与幸福指数。
做优医疗质量,在“质”字上做文章
在医疗质量把控上,由医共体理事长带队,组织医疗、护理、院感、中医药等领域的质控专家组,深入各成员单位开展医疗质控活动。通过查阅病历文书、现场指导、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医疗服务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把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规范标准,督促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得到精准、规范治疗。
在胸痛体系建设上,龙陵县医共体以“心电一张网”为纽带,构建“县域胸痛中心+乡镇胸痛单元+村胸痛救治点”救治体系,对成员单位进行统一设置、流程、标识的同质化管理,将国家标准延伸至基层,打造高效胸痛救治网络。2024年,心电诊断中心出具45191份诊断报告,其中对成员单位出具12589份。此外,龙陵县强化“五大中心”建设,实现“乡检查、县诊断、乡收费”服务,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利用。
创新服务模式,在“新”字上求突破
龙陵县创新实施基层医疗信息化平台(村卫生室his系统)项目,覆盖全县121个村卫生室,打破乡、村信息壁垒。该平台进一步规范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确保药品“零差率”销售,推动卫生室电子处方、基药和医保门诊统筹即时结报工作顺利开展,规范诊疗行为。
同时,通过信息平台统一配置医保终端,“智慧医保村村通”上线应用,群众看病无需携带医保卡和身份证,刷脸即可报销,解决了社保卡密码遗忘和老年人医保码使用不便等问题,满足各年龄段参保人员安全、便捷、高效的医保结算需求。自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系统维护由医共体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安排专人维护,减轻基层经济负担,推动乡村同步发展。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蒋洪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