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对红外相机视频进行整理时,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悠闲觅食的珍贵影像。这是该保护区再次成功监测到林麝的踪迹,为深入研究林麝的生活习性以及保护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科学依据。
在凌晨3点40分的视频画面中,昌宁县天堂山的一片密林中,一只雌性林麝悄然出现在镜头前。它那圆溜溜、明亮亮的大眼睛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它不时蹲下后半身,警觉地竖起耳朵,仔细观察着周围森林的动静。从其腹部快速扇动的频率可以明显看出,它当时的呼吸急促,神情略显紧张,显然是受到了某种惊扰。
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天堂管护所所长赵致有分析说:“从这只林麝的外观特征来看,没有明显的獠牙,结合体型和面部特点判断,应该是一只健康的成年雌性个体。当时它的一系列举动表明,它似乎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时刻准备逃离现场。”
经过约1分钟的谨慎观察,确认周围没有危险后,这只林麝逐渐放松下来,从容地低下头开始在林子里觅食,并缓缓向密林深处走去,最终离开镜头。在这短暂而珍贵的时间里,它在镜头的中心位置足足停留了3分钟,为科研人员留下了难得的观测资料。
赵致有还介绍:“从这次拍摄的视频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林麝,它们在非繁殖期大多是单独行动的。这与毛冠鹿和小麂等动物相似,它们通常会利用尾脂腺分泌物等化学信号分子来标记自己的领地,不允许其他同类个体擅自闯入。”
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林麝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自2020年开展监测保护工作以来,已经先后8次成功拍摄到11只林麝的活动影像,涵盖了成年雄性、雌性以及幼崽等不同年龄段的个体。
赵致有自豪地说:“尽管林麝在自然界中罕见,但我们保护区能够每年都拍摄到不同年龄段林麝的活动影像,这充分说明我们保护区内的林麝种群数量稳定,繁衍状况良好,生态环境适宜它们生存和发展。”
林麝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级别,其主要活动区域在海拔2000至3800米左右。近年来,林麝频繁出现在红外相机的监控视频中,这背后是昌宁县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我们的保护区内多次监测到林麝的活动踪迹,这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而且也表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与林麝的生存需求高度契合。”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负责人戴晓明表示,通过这些影像资料,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掌握林麝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状态,为深入研究澜沧江沿线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更好地保护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林麝之外,在监测过程中还拍摄到了白鹇觅食、豹猫巡游、猕猴行走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这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示了昌宁县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周应彪 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