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帷幕落下后,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迅速行动,巧辟蹊径,凭借“打歌+双语”这把“金钥匙”,解锁理论宣讲“新密码”,让全会精神如春日甘霖,润泽乡土每寸“心田”,在百姓心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传统打歌“搭台”,全会精神“唱戏”。打歌,作为腊勐镇赓续多年的文化“活化石”,逢农闲、遇节庆,三弦奏响、笛子悠扬,男女老少围聚成圈,舞步翩跹。在白泥塘村,这方热闹欢腾的“舞台”被赋予新使命。当村民们跳累了、歌歇了,宣讲员便“登场接力”,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与傈僳语,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旨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编织进欢快的打歌曲调里。音符与政策共舞,旋律同思想齐飞,让这场传统民俗摇身一变,成了前沿理论的“传声筒”,村民们沉浸其中,直呼“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核桃工坊“聚人”,宣讲学习“双赢”。位于冷凉山区的白泥塘村龙潭山搬迁安置点,聚居着汉族与傈僳族同胞,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人与妇女守护家园。为解留守之困、谋增收之路,村里“筑巢引凤”,引入核桃加工小工坊。工坊内,大家围坐削核桃,手指忙碌间,宣讲员一袭傈僳盛装闪亮登场,“傈汉”双语宣讲如潺潺溪流,淌出惠民政策、发展蓝图。村民们边劳作边聆听,“精神”“口袋”双丰收,日子有了新奔头,脸上满是笑意与憧憬。
如今,在腊勐镇的山水间,政策宣讲已褪去刻板外衣,披上文化华裳,以群众喜闻乐见之姿,演绎成一场场热气腾腾、妙趣横生的“文化大餐”,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奏响奋进时代的激昂乐章。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张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