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昌宁鸡飞镇:“5+3”“加出”搬迁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 10:49:21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鸡飞镇:“5+3”“加出”搬迁新生活

  和谐安宁的邑等安置小区  杨绍雪 摄

  昌宁县鸡飞镇全面推广“五小暖心工程+三大稳住措施”的“5+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目标,确保了搬迁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五小工程”,解决搬迁群众生活难题

  建设“小菜园”,解决吃菜难题。鸡飞镇采取“政府搭桥、群众自愿、流转土地”的方式,对有意愿种菜的搬迁户,按每平方米菜地1元租金的形式租赁给安置区群众,打造“一元微菜园”农耕场所,打消搬迁群众对于安置区“无地可种、无菜可栽”的顾虑和担忧,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菜篮子”问题。目前,全镇安置点流转菜地63亩,保障了318户有需要搬迁群众的种菜需求。

  建设“小圈舍”,解决吃肉难题。鸡飞镇在集中安置点周边建设“小圈舍”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委会负责管理。易地扶贫搬迁户结合自身需求,按照每年每套400元的标准,自愿向村委会提出租赁申请,用来发展养殖业。

  建设“小超市”,解决购物难题。鸡飞镇鼓励有条件、有头脑的搬迁群众,利用自身安置房开办小超市,解决了搬迁群众生活必需品就近购买难的问题。目前,全镇6个集中安置点都配建了1个以上小超市。

  建设“小库房”,解决物品存放难题。鸡飞镇充分利用安置小区闲置房屋、空闲土地,改建、新建小型库房,供搬迁群众存放物资、物品,解决他们大宗生活物品存放难问题。

  配建“小理事”,解决红白喜事操办难题。鸡飞镇在所有安置点配建红白理事场所,成立红白理事组织,规范服务管理,解决了搬迁群众红白喜事操办难的问题。

  “三大举措”,让搬迁群众生活更幸福

  培植产业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鸡飞镇坚持精准分类开展产业帮扶,针对分散安置且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搬迁对象,持续抓好“两烟、核桃、茶叶、果蔬”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有条件的搬迁户发展“四小”产业实现增收。针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少资金、技能的搬迁对象,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和开展技术培训,实现创业增收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

  稳定就业让搬迁群众增收有保障。鸡飞镇通过精准抓培训、分类有序输出等措施,千方百计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工作。持续抓好“红色劳务”输出工作,聚焦意向群体,一对一推荐“红色劳务”岗位信息,实现稳定就业。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扩大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政策宣传范围,积极营造“输出促增收,转移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社区治理让搬迁群众找到归属感。鸡飞镇突出“自治”引领,让搬迁群众参与到民主决策、民主表决、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的每个环节,着力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同时,充分发挥“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积极吸纳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到安置点管理中。突出“法治”引领,积极引导易地移民安置区群众依法议事、依法办事,依法理性对待矛盾纠纷,进一步增强法治获得感。突出“德治”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普法宣传活动中,将德治与法治有机融合,积极培育群众法治信仰,努力构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明新气象。(宋竹节)

责任编辑:董明强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