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昌宁:发现大规模“活化石”桫椤群
近日,从云南省昌宁县温泉镇传出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一片山林里发现了大规模“活化石”桫椤群。经林业专业人员初步调查,共发现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小群落连片组成的较大桫椤群落,有大小桫椤二百余株。
蒙蒙的秋雨中,跟随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钻进位于昌宁县温泉镇鹿塘村雨雾蒙蒙的密林间,随处可见各种蕨类植物在林荫里自然成长,偶尔有一株桫椤在树林间,努力地向天空伸出头。
行至一个长满各种蕨类植物的山洼里,一棵高大的桫椤犹如一个哨兵“鹤立”其间,周边的树林里,不时有桫椤叶伸展出来,在风中轻轻摇摆。“这里有一小群”、“这里有十来棵”……随着林业科技人员和护林员分头寻找,山洼两边的山冈及另一面的一个山洼,不时传出发现桫椤的消息,这些桫椤大多与其他蕨类植物混合生产于阔叶林间,树干有粗有细,树冠有大有小,树龄有老树、成树、幼树,还有少部分自然枯死后的树干、树桩。整个桫椤群呈自然状态生长。
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此次鹿塘村发现的两百余棵桫椤,平均树高5-6米,集群分布于两个山洼及旁边山坡的密林里。最大的“桫椤王”树高有14米多,胸径41厘米,根径60厘米,形如巨伞,蔚为壮观。
“我们小时候砍柴、放牛就发现这些桫椤树,我们叫它大树蕨蕨。今天来到这里发现,这些年它们也没有被人破坏,整体的情况还跟小时候看到的那样。”温泉镇鹿塘村护林员罗应红介绍,这些桫椤树群很早就已被当地人发现,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它的价值,但都能自觉地保护,没有出现人为的破坏,现在桫椤树的生长状态还与原来一样。罗应红说:“现在我了解了这些桫椤树的价值,我作为一名护林员,以后一定要宣传好、保护好这些‘宝’。”
桫椤,又称树蕨,这种与恐龙一个时代的植物出现于2至3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曾经是恐龙的食物,与恐龙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科学界称它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桫椤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和地壳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也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中国早期公布的保护植物名录,也将桫椤与银杉、水杉、秃杉、望天树、珙桐、人参、金花茶等—道,列为受中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植物,现在桫椤科全部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桫椤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日照短,湿度大,无污染,无人为破坏的环境。同时,由于桫椤自身繁殖的特点和生存环境的破坏,如今成群的桫椤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多见,许多地方只能偶尔在山间一隅窥见它孤单的身影。在昌宁,许多林区都有桫椤分布,但此次在温泉镇鹿塘村境内发现的桫椤群落也属罕见。
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管理股负责人戴晓明一株株地查看桫椤树,对老树、成树、幼树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这个桫椤树群较好的保存了原生环境,群落内有自然更替,基本没发现人为破坏情况,总体生长环境良好。
“桫椤在昌宁分布比较广泛,在许多林区都有分布,但像这样上百株、甚至两百多株的群落比较少见。”戴晓明说,“像这样的群落我们以后要进行更好地保护,减少人为活动,保护好桫椤的原生环境。”
据了解,昌宁县林业草原部门和温泉镇还将组织对该桫椤树群落进行调查,进一步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桫椤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制定和落实保护措施,让这个桫椤树群落得以自然生存繁衍。(吴再忠 李德权 杨晓华 李静 禹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