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老年大学“三大工程”构建“四维空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施玥雯 摄
近年来,保山市老年大学紧抓发展机遇,统筹推进“安建、智建、文建”三大工程,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四维空间”,成功破解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硬件瓶颈,实现了办学基础与综合实力历史性跨越,为全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面对原有办学场地局限、设施陈旧发展瓶颈,市老年大学经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规划,积极向上汇报发展需求与愿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位于中心城区核心地段、占地8.7亩、建筑面积达4291.31平方米的优质国有资产作为老年大学的办学场地,彻底破解了学校长期面临的硬件发展难题。新校区不仅空间宽敞独立,功能布局科学合理,还设有更多专业教室、现代化报告厅及休闲区域,办学容量与硬件设施实现质的飞跃。今年,学校招生人数5210人次,较2024年增长16.7%,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条件历史性突破。
将安全建设置于首位,着力构建坚实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科学配建“博爱驿站”,在一楼学员集中区域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多功能急救包、轮椅、担架等专业急救设备,形成了覆盖初步包扎、伤处固定到生命支持与安全转运的初级应急救护链,有效应对老年学员可能发生的心脏骤停、意外跌倒等突发状况,填补了校园即时应急救护空白。与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九隆分院签约,由院方派驻医护人员、配备急救药品与诊疗设备,提供日常及大型活动应急医疗值守、免费健康咨询、基础诊疗服务,并为65岁以上老同志提供专项健康体检和定期健康讲座,构筑起家门口的健康守护屏障。
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以科技提升管理效能与教学水平。投入资金70万元,建设智能消防系统,配备地下智能消防主机,并在重点区域布设烟感报警器与自动喷淋装置172个,实现火情“监测—报警—处置”全流程自动化响应。以56路智能摄像头全覆盖关键区域,兼具课堂秩序巡查、教学质量辅助评估、学员异常状况监测等功能,并具备28天影像存储能力,为管理决策与事件追溯提供支持。投入15.74万元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与省老年大学优质课程资源高清互联与双向流转,并具备覆盖全市5县(市、区)远程调度能力,构建起数字化协同教学网络,助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优质资源共享。
注重文化内涵与思想政治建设,营造浸润式育人环境。校门左侧凸显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政治建校原则,右侧明确“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诠释了学校政治属性与教育功能统一。杨善洲精神专题展区以“学习善洲精神,永葆政治本色”为主题,图文并茂展示其先进事迹,打造可看、可感、可学的沉浸式思政课堂。廉政文化长廊以“清风正气·幸福家园”为主题,巧妙运用竹、荷文化意象,结合廉政警句与家风家训,引导师生常怀廉洁之心、培育清廉家风。党建长廊强化政治引领,引导老同志永葆本色,持续为中国式现代化保山实践贡献银发力量。
保山市老年大学通过“高位兴建、安建护航、智建赋能、文建润心”四维空间系统构建,不仅实现了办学硬件的根本性改善,还在安全管理、智慧运营、文化涵养和思想引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施玥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