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施甸:夏稻冬菜 减害增收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15:34:17  来源: 云南网

水稻科研人员测验稻种。

施甸县水长乡种子精选站里,种植大户何光龙刚完成10.5万公斤种子的交售,价值达105万元。6年来,他累计交售了40多万公斤种子。抚摸着金黄的稻种,何光龙说:“这些不仅是我的‘金疙瘩’,更是国家种业的‘基础元件’。”

研究员徐光和同事们则驻站严把稻种质量关。“今年预计有188万公斤种子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目前我们已收购加工50万公斤,计划12月初全部完成。”徐光介绍,全国80%以上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种子来自施甸。“十四五”以来,施甸县已累计繁殖263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品种,生产种子954万公斤,保障全国9.5亿亩水稻两系杂交稻的推广应用。

除稳定供种外,施甸县还创新育种模式——每年6.8万份育种材料如候鸟般迁徙,在云南与海南之间构筑起独特的育种时空闭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在海南,5月返回施甸。”湖南隆平高科驻施甸水长站的水稻科研人员杨春奇介绍,“‘候鸟式’育种将水稻两系育种周期缩短了一半。”截至目前,施甸县与各科研机构累计繁育水稻新品种1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4项,示范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4项。

在保障国家“种芯”安全的同时,施甸县用“一季繁种+一季蔬菜”的轮作模式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秋冬时节,稻种颗粒归仓后,翠绿的贡菜苗旋即入土,开启新的种植周期。“轮作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均衡了土壤养分、减少了病虫害,还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施甸县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蒋启勇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夏稻冬菜”的无缝衔接,让“千斤粮、万元田”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段茸茸 杨林元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