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兴村——“闲产”变成村强民富新产业

工人在加工木材。杨卿卿 摄
近年来,腾冲市猴桥镇永兴村,按照镇党委坚持在“招小商”上下功夫的要求,积极探索“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新模式,增加群众就近就业岗位的同时,实现了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盘活“闲产”,“山旮旮”里有“香饽饽”。猴桥镇永兴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林业村,营林模式以采伐成熟人工林原木材出售为主。长期以来,因缺少延长林业产业链条和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永兴村“以林富民强村”的路子越走越窄。2022年,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永兴村以“林”开路,实现精准招商,引进了腾冲崩麻商贸有限公司永兴木艺加工厂,探索出“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的发展新路子。木艺加工厂盘活原永兴泡核桃合作社闲置厂房1700平方米,投入资金350余万元,配备专业生产线5条,主要从事实木寿盒、木质文创产品、木质牌匾等实木工艺品的生产加工。通过对本地群众精准培训、帮扶就业,让车间活起来、市场热起来、群众动起来,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就业富民”的乡村振兴路径。
做强“服务”,“主人翁”化身“店小二”。永兴村党总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对外“招小商”,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步伐,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实现“筑巢引凤”。在“筑巢”过程中,为了让企业留得住、能致富,村“两委”主动当起“店小二”,多次到工厂座谈,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精准建立了“服务清单”,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面认领清单事项并积极推进,共帮助企业调处矛盾纠纷4起,解决疑难问题10余个。为了让企业在得舒心、办得安心,永兴村通过商议免除了木艺加工厂当年租金,并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镇、村、企三者的共同协作下,土地性质变更了、厂房翻新好了、务工群众招来了、机器也动起来了,村企共建的“双增收”之路正式起航。
抓好“钱袋”,“干瘪瘪”变得“冒鼓鼓”。走进永兴木艺加工厂,拉运原木材和成品订单的车辆进进出出,人声、机器声交织,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据悉,木艺加工市场较好,产品销售覆盖隆阳区、龙陵县、腾冲市、德宏州、怒江州等地,自投产以来,销售额突破140万元。建厂以来,木艺加工厂为本地村民稳定提供就业岗位15个以上,增加群众收入120余万元,带动集体增收5万元,同时还解决了部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李土素便是其中一名受益者。木艺加工厂成立后,她便从外省辞职回到家乡务工。“工厂就建在家门口,在这儿上班,顾家、赚钱两不误,自从我回来后,小孩成绩提升得可快了。”提起家门口务工的幸福,李土素感慨连连。木艺加工厂负责人杨楠介绍:“一个岗位留住一个家庭,一项技能唤醒一份自信,一条产业链激活一片乡土,木艺加工厂在永兴村落地,既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又能助力社会治理,这样的好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求职不必往外走,就业就在家门口,这就是我们招商的初衷。”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康洪青说,“让闲置资产‘活起来’,让小微产业‘强起来’,群众尝到了甜头,企业有了劲头,民富村强的日子才更有盼头。”(杨卿卿 邵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