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保山温泉资源的“医康养”之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0:56:00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保山温泉资源的“医康养”之路 (新闻+1°)

龙陵县老梨树温泉。赵谦 摄

在滇西秘境保山,233处地热区、181个天然温泉泉群与225眼泉眼星罗棋布,21种泉质类型构成“世界温泉博物馆”的生态基底。今年国庆假期,215.48万人次的游客量印证了“温泉喷涌·‘浴’在保山”的品牌力。记者调研发现,游客需求正从打卡体验向旅居康养深层转型——手握医用级温泉与中医药双优势的保山,正在探索温泉资源的“医康养”之路。

需求之变:从体验经济到健康管理

走访中,游客的需求转变清晰可见。“我会隔三岔五带家人来,这里的环境和温泉都很好。”游客李友超的选择颇具代表性。不少游客像赵均珩一样“特意选带温泉的酒店”,更有人瞄准“温泉+中医”的组合,“原本水就好,加中医治疗更棒。”游客杨洋说。游客黄学军则坦言,温泉运动结合针灸按摩,让自己的亚健康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这份对深度康养的期待,不仅是游客消费理念的升级,更成为倒逼保山温泉产业跳出单一泡汤模式,向康养旅居服务转型的核心动力。

企业之困:转型遇资金与技术双瓶颈

面对市场变化,保山温泉企业陷入了转型困境。腾冲洞山温泉总经理吴晓琳说:“不少客人咨询医康养项目,但我们缺专业服务业态。”腾冲金汤家庭农场负责人朱荣占的困惑直指痛点:“单纯温泉理疗效果有限,想加药包却没专业处方支持。”

龙陵雨辰湾度假村运营总监刘腾与销售经理杨兴焕的对话,更点出行业共性难题:“不加医康养项目就失去竞争力……”“设备投入、处方管理怎么解决?”资金缺口与技术壁垒,成为企业转型的“拦路虎”。

破局样本:高端定制与普惠服务双轨并行

带着企业的困惑,记者走访了保山部分已得到市场和游客认可的温泉企业,探寻转型答案。

——东湖模式:科研赋能高端康养。今年9月入选全国首批旅居康养基地的腾冲东湖温泉健康管理中心,以“运动+温泉”科学组合破局。“入水前后监测血压、心率,确保客人的安全。”腾冲恒益东山康养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玉兰介绍,中心依托生态与温泉资源优势,引入法国温泉医疗体系,将传统泡浴升级为“温泉+中西医+运动+食疗+科技”的综合健康管理模式,精准对接小众品质需求,也为保山温泉“医康养”树立了高端标杆。

游客丁晓华体验半月后,血压、血糖回归正常线,她表示:“千元换健康,值!”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进一步揭示科学机理:“国外已证实温泉对脑卒中、高血压等12类疾病疗效显著,‘温泉+运动’更能提升康复效果——脑卒中患者在功能康复、步态康复方面很有效果;高血压患者借助温泉和运动,血压降幅明显;水下运动无岸上负担,搭配温泉矿物质,体重管理效果更好。”

——老梨树模式:医保普惠大众康养。龙陵县中医医院在老梨树温泉设中医馆,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温泉疗愈力”深度融合,以“效果不打折、成本可承受”的普惠路径,走出了大众医康养转型之路。

“这里的医护人员均来自中医院,使用的药材统一配送,医生都是持证上岗开方进行诊疗。”中医馆医护人员周蓉介绍。中医馆通过门诊住院一体化的诊疗,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定制方案,实行“一人一方一池”,采取“针灸+温泉”“推拿+温泉”“中药+温泉”新模式,游客均表示疗效不错。游客胡国清表示,单独泡温泉仅有舒适感,但通过“温泉+中医”,腰酸有明显改善,他算了一笔账:“住院总费用六千余元,医保报销后自付仅六七百元,性价比高”。龙陵县中医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陈昌梅介绍,今年4月数据显示,患者病程从10天至11天缩短到7天至8天,带动中医馆与周边酒店客流提升20%,实现了“医”与“旅”的双赢。

多方合力:织密温泉康养旅居网

近年来,保山温泉“医康养”探索已形成政企研协同格局。市文旅局副局长徐明辉表示,当地正着力构建“温泉旅游+医康养”产业体系,打造“温泉喷涌・‘浴’在保山”品牌。一是出台《保山市加快温泉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一个腾冲模式、四个县区样板”;二是规划40余个温泉医康养支撑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推动健康管理、中医疗愈协同发展;三是推进“温泉+洗浴”“温泉+景区”“温泉+疗休养”“温泉+医疗”“温泉+旅居”“温泉+度假”6大模式,促进养老与温泉医康养融合,培育高品质景区、民宿、疗养基地。

目前,“温泉喷涌・‘浴’在保山”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腾冲市获评“中国温泉康养目的地(县域)百强县全国第一”,云南首个高原温泉康养产业研究院落地,保山199处温泉、12个景区、6个“金汤奖”项目被《云南省温泉医康养手绘地图》收录。

云南高原温泉康养产业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玲玲指出,保山拥有偏硅酸泉、碳酸泉等多种医疗级温泉,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已借助腾冲科学家论坛引入院士资源,建成云南高原温泉康养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首个法国温泉医疗实践基地。她说:“保山温泉医康养的科研与产业体系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研究院已对接多个专业医疗、院校团队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下一步,通过示范推广,将带动更多的温泉企业转型升级,最终绘就“保山温泉医康养地图”。

从“打卡泡汤”到“健康管理”,保山温泉以“医康养”融合为突破口,书写资源重组、赛道细分、模式创新的产业升级篇章。这条转型路,既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健康中国”战略与“旅居云南”实践的生动注脚。(记者 王奎东 彭芮莹 李智 赵谦 杨雅楠 段晓晖

记者手记:

从资源禀赋到民生福祉的价值跃迁

当温泉消费从“短期打卡”转向“长期旅居”,保山跳出“靠泉吃泉”的资源依赖,开展了一场以健康为锚点、串联“资源开发—产业转型—民生普惠”的系统实践,既让“世界温泉博物馆”的禀赋真正落地为“温泉旅居”的核心竞争力,更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底色,书写了特色资源惠及民生的生动答卷。

保山的破局路径,每一步都紧扣“温泉旅居”的需求逻辑:以“需求之变”定方向,敏锐捕捉到游客从“一次性泡汤”到“住下来、慢慢养”的旅居生活转向,这一定位精准锚定了产业从“观光型”向“旅居型”升级的赛道。东湖温泉以“科研赋能”打造“温泉+中西医+运动”的高端旅居方案,让追求品质健康的客群愿意留下来长期康养;老梨树温泉借“医保”打通普惠路径,让普通百姓也能以低成本享受“旅居式疗愈”,填补了大众市场的空白。最终,政企研协同构建的“政策引路—项目托底—科研护航”生态圈,不仅让腾冲摘得“中国温泉康养目的地百强县全国第一”,更印证了支撑“温泉旅居”的,从来不光是单纯的资源,而是能满足多元健康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从“一池热水”到“一套定制化的旅居方案”,从“游客打卡” 到“百姓受益”,保山温泉“医康养”的转型,不仅是自身产业的价值跃迁,更为新时代特色资源赋能民生、旅居经济服务健康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在保山政府定标立范、企业双向探索、科研持续赋能三方合力下,这座“世界温泉博物馆”的泉水,也真正化作了百姓身边的健康活水,走出了一条温泉康养旅居的“保山之路”。(王奎东 彭芮莹 李智 赵谦)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