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年接力,腾冲3451名学生圆大学梦
“当初是无数陌生人的爱,托着我跨过了命运的坎,这一次,我来当那个托举的人。”近日,“爱心圆梦大学”公益助学项目曾经的受助人小陈拿着500元钱到腾冲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来捐款。这一幕,是腾冲市“爱心圆梦大学”公益助学行动19年来最动人的温暖注脚。
2006年,当第一封“寒门学子盼助”的求助信递到腾冲团市委办公室时,“爱心圆梦大学”的种子便埋下了。19年来,这颗种子靠着“把每一份爱心都送到最需要处”的执着,在腾冲的山水间生根发芽。
每年高考季,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便带着“三查三核”清单出发:查考生家庭收入、查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查是否单亲或孤残;核学校推荐、核乡镇走访、核公示反馈。19年来,团市委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实地走访储备家庭3800户,经核实、比对、筛重,最终确认资助了3451名贫困学生。
在腾冲,“爱心圆梦大学”从来不是某一家的事。每年助学倡议下发后,机关干部、企业领导、退休教师,还有街头卖菜的老人都成了“爱心传递者”。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累计有796.6万元善款从四面八方汇聚——有烟草公司的“芙蓉学子”专项,有茅台集团的助学基金,有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有普通市民的“零钱捐赠”,更有省内外各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
在腾冲市第五中学教书的葛老师是“爱心圆梦大学”的第一批受助生。如今,他回到家乡任教,成了孩子们的“圆梦引路人”。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腾冲的希望工程里屡见不鲜。19年来,3451名受助学生中,有的成为军人守卫边疆,有的成为医生守护健康,更多人像葛老师一样回到家乡,立足基层岗位,用知识反哺土地。
19载春秋,“爱心圆梦大学”早已超越了“助学”本身。它是腾冲大地上的一场“爱心接力赛”,是无数普通人用善意编织的“希望网络”,更是“知识改变命运”最有力的例证。(段丽芳 曾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