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老麦乡依托地理与生态优势,以党建引领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打造“绿色、富硒、高效”的特色农业品牌,成为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老麦乡党委、政府将苹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乡土名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与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小而精、特而优”的发展路径。整合350亩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种植,推行生态种植施用有机肥,依托高海拔光照条件培育独特口感,形成“公司+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目前基地种植嘎啦、红露、鲁丽、华硕等10余个优质品种,通过错峰上市与冷库保鲜技术,销售期延长至次年春节,市场覆盖全国。
2018年引进的施甸佳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绿色、优质、高效”理念建设高标准果园。2022年,5个苹果品种获国家级绿色认证,基地土壤硒含量达13.1mg/kg,苹果硒含量0.239mg/kg,获富硒认证。配套建设的观光步道与采摘设施,打造出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旺季日接待游客超500人。
苹果产业蓬勃发展为企业、农户和村集体带来显著效益。企业亩产1500公斤,年产优质苹果120-150吨,总产值约200万元,产品通过线下入园采摘、供应周边超市,线上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98户农户(含70户脱贫户)年地租收入18.375万元,年用工7000人次支付务工工资40万元,村集体通过果园管理服务费年收入4万元。
施甸佳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玉龙表示,在政府支持下,通过电商平台和商超渠道,苹果外销比例达60%,去年供应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销量持续攀升。国庆假期日均入园采摘游客达500余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农户将土地出租后,可在果园从事施肥、割草、采摘等工作,年支付工资超50万元,务工内容贯穿全年。
老麦乡通过“绿色富硒”品牌塑造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化“党建+产业”模式,推动苹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云南网记者 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