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甸县善洲林场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深植“杨善洲精神”根脉,在守护生态本色、推动林场壮大的进程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惠及百姓的金山银山。
王金波和杨志兴,是善洲林场猪滚塘哨所的管护员,他们二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穿梭于山林之间,开展巡护、森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用心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每一抹翠绿。“我是2000年8月份来到林场,当时,杨善洲老书记和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每天,我们年纪轻的人去巡山,他就在苗圃地上拔草、压肥,呵护小苗。”善洲林场护林员王金波回忆说。
杨善洲老书记的言传身教,让年轻一代的护林员深刻理解了责任与坚守的意义,也吸引了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这个队伍。“我21岁中专毕业,就赶上林场招工,我觉得杨善洲老书记在这里是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我一定要来报考。”善洲林场护林员杨志兴说。随着林场的发展,杨志兴深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于是,他凭借自身努力,先后取得西南林学院专科和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文凭。“我觉得只有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提升自己,才能够守护杨善洲好老书记创下的这些事业。善洲精神是支撑我在山里面艰苦的环境下,坚守下去的精神支柱,他的精神需要有人来传承。”
正是全体护林人这份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担当,让善洲林场多年来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林地管护,逐步迈向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如今的善洲林场,辖大亮山和摩苍2个营林区,面积6.78万亩,拥有动物106种、植物486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依托生态优势,2024年12月,投资1300多万元、面积1000亩的林下中药材实验示范基地正式建成。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主要种植滇黄精、红大戟、蜘蛛香、西洋参等名贵中药材,着力打造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据善洲林场场长姜琨介绍,林场结合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采用“企业+林场(农户)+村集体”的“7:2:1”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今,善洲林场林下中药材实验示范基地里,每天都有30至50名工人在劳作,林场周边的村民最先受益。“今年我已经68岁了,出去打工也不合适,在家门口种中草药,有一些收入。”施甸县姚关镇大乌邑村村民董照山说。
“老书记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我们要谨记善洲精神,不断开创善洲林场发展新局面,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价值。”姜琨表示,下一步,善洲林场将继续秉持“两山”理念,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推动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业态深度融合。通过开发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将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云南网通讯员 李双梅 陈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