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山旱地优质稻测产培训为农业注入新动能
保山市旱地优质稻现场测产培训会在龙陵县召开,旨在通过实践验证旱地优质稻的推广价值,为全市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参训人员先后走进龙陵县龙江乡赧等村、镇安镇大水沟村参观学习。赧等村茶园里,茶树与5月种植的旱地优质稻交相辉映,绘就出“粮经共生”生态图景。种植户李能信原本计划在重新修剪后的茶地种玉米,经农技人员指导试种旱地优质稻,全程获技术支持,旱地优质稻长势超预期。“我家有10余亩旱地优质稻套种在茶地里,预计亩产稻谷450公斤,干茶100余公斤,稻草还能卖500元,每亩收入超3000元。”李能信难掩喜悦。
大水沟村冷凉台地上,300亩旱地优质稻连片铺展,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稻香沁人。该村党总支书记陈应才介绍:“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缺水,以前只能种玉米,亩产不到400公斤,现在改种旱地优质稻,亩产增加了,米质还特别好。”
农技人员进行了理论测产,数据结果振奋人心。市农科院专家钏兴宽表示,市、县农技部门测产显示,旱地优质稻高产典型户滇禾优918单产达789.7公斤,滇禾优615单产达761公斤。结果证明,旱地优质稻在保山适宜区前景广阔,可大规模推广。
在交流环节,市农科院水稻所负责人围绕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等,开展旱地优质稻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培训;龙陵县和腾冲市相关人员分享了经验做法;云南省旱地优质稻技术协作组朱有勇院士肯定了保山取得的成绩,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据悉,今年保山市旱地优质稻推广示范面积1.27万亩,覆盖5个县(市、区)。旱地优质稻轻简化种植省去泡田、育秧、插秧等环节,使其成为雷响田、坡地的“理想作物”,尤其适合劳动力短缺的山区。(李双梅 陈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