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记者从保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保山市推进“保有优教”建设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保山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累计投入36.4亿元建成保山、腾冲2个职教园区,先后出台职业教育综合改革21条措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升级、路径拓宽”三维发力,破解校企合作实践困境,构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职业人才支撑。
机制创新:建章立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在机制建设上,保山持续发力创新。一方面,出台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收入绩效考核、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等制度文件,成立保山市产教融合促进会,搭建“政校行企”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推广“校中企、企中校”办学模式,按照“合作内容清单化、管理流程标准化、运行过程实体化、建设成果可视化、效益分享制度化”规范,聚焦文旅康养、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院),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
平台升级:资源统筹打造实践育人高地
平台建设层面,保山实现提级赋能。通过组建永昌、高黎贡2个职业教育集团,对县级职业学校实施提级管理,统筹师资、项目、资源、人才培养、专业布局及赛事活动,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等全链条改革,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同时,常态化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和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开展大国工匠、劳模及优秀毕业生进校园分享活动,营造职业教育良好氛围。
路径拓宽:多元培养满足人才发展需求
在人才培养路径上,保山不断拓宽渠道。推进贯通培养,支持保山学院、滇西大珠宝学院与市内职校开展“3+4”中本、“3+2”高本贯通培养,扩大五年制高职培养规模;创新培养模式,推行“学校课+企业岗”“教师教+师傅带”模式,实现“学习、职业、岗位”三融合,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确保60%以上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化特色引领,支持职校引进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并担任专业导师;满足个性需求,按“一县一策”“一校一案”设立职普融通班,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我们已建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60余个,开设现代学徒制专业15个,组建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6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双优学校’2所、‘双高学校’1所,《做优职业教育 留住本土人才》入选云南省十种办学好模式及实践案例。”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王正卿表示,下一步,保山市将构建市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2个职教集团为两翼、2所高等学校为牵引、5所中职学校共驱动的“1225”提级管理结构体系,更好地服务保山经济社会发展。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