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腾冲五合:玉米产业“金链条”串起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 10:08:31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腾冲市五合乡腊勐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以制种玉米、鲜食玉米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走出种植新路子,推动“黄金产业”强劲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活力,为农业发展添动力。

  烟田巧轮作,制种玉米激活“闲置地”。五合乡腊勐村立足烟区优势,深挖土地潜力,精心布局烟后制种玉米产业,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机统一。利用7至10月烟叶采收后空档期,无缝衔接种植制种玉米,实现“烟田不闲地,增收不断档”,盘活利用烟后田430余亩,土地利用率提升7.2%。引入云南丰耕农业公司,按照“引进企业、合作引领、良性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与企业签订长期保底收购协议,均价4.5元/公斤,亩均增收4200元,农户吃下“定心丸”。推广“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去雄、统一收储”模式,要求1比5的比例分别种植亲本和母本,为促进玉米制种高产、优质、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制种纯度达97%以上。

  鲜食闯市场,时令玉米撬动“新味蕾”。依托热区气候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新变化,五合乡腊勐村大力发展错季、优质鲜食玉米,抢占市场空窗。利用冬季气候温暖的优势,与福州零一玉米科技有限公司、芒市天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行鲜食玉米种植,11月抢先上市,“零一”品种种植200亩,预计亩产1.2吨,亩产值4200元,“太阳花”品种种植40亩,预计亩产1.5吨,亩产值3700元。依托乡级电商宣传推广基地,小地方野油竹、我们的美术馆、龙江码头、鹿山兔场、象山茶厂、坡脚坝等流动直播点,积极开通农特产品直播间,加大五合玉米产业知晓率,推动五合电商助农促乡村振兴稳固发展,让“甜糯香”直达百姓餐桌。借“云台小镇  ‘醉’美五合”打造契机,将全乡丰水梨、沃柑、芭蕉采摘与“玉米采摘”融合起来,联动五合乡全域旅游,带动高速路口至龙江码头沿线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持续增收,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

  机制谋长远,多元融合夯实“增收基”。构建多元保障体系,让产业动能持续澎湃,群众腰包长久充盈。成立腊勐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统购、技术培训、品牌销售”全链条服务,自发展玉米产业以来,带动296户群众,增收217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3.3万元。聚焦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和科技应用水平,打牢产业高效发展根基,改造中低产田,完善灌溉设施,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并由乡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就诊”服务,现场指导农户做好行间距、窝间距及底肥把控,做到“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确保玉米产业稳产高产。鼓励合作社、种植大户探索“玉米+”模式,如利用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发展肉牛养殖,推动种养结合循环;积极对接下游食品加工企业,探索玉米精深加工合作,拓宽增收渠道,夯实产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五合乡腊勐村以玉米产业为重要抓手,贯通“制种增效、鲜食创牌、机制固本”三大环节,正着力构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支撑有力的“金色产业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铺就群众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李能达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