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山产业园区入选省级园区经济典型案例 (一线看发展)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批省级做强做优做大园区经济典型案例,保山产业园区通过创新“园中园”发展模式取得亮眼成绩而榜上有名。
保山产业园区成立于2023年1 月,前身为2012年成立的保山工贸园区。园区构建起“一园、三轴、四片区”空间结构,形成以绿色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绿色轻纺和绿色生物制造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两特”产业布局。2024年,园区(含“园中园”)完成工业总产值221.22亿元,营业收入224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达59户,主导产业集中度49.2% 。
在发展过程中,保山市于2016年提出园区与各县(市、区)共建“园中园”,2022年进一步完善建设机制,制定20余项管理制度,成立6个专项服务组,聚焦各地优势资源,实现“1+5>6”的聚集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共建机制,“园中园”外围由保山产业园区负责,内部配套由5县(市、区)承担,合力加快建设。招商引资上,整合全市资源,聚焦绿色硅光伏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构建招商“一盘棋”机制,配套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项目高效落地与全链条集群化发展。同时,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企业特派员制度及“挂联包” 机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35户,基础设施完备,建成119.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含“园中园”)、5861套保障性住房、65.64公里市政道路、6座变电站、1座日处理1.5万吨综合污水处理厂并铺设58.5公里污水管网。园区先后引进西安隆基、四川通威、浙江正泰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形成“硅矿—工业硅—高纯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的绿色硅产业链。
2024年,各“园中园”完成产值116.41亿元,占比 52.6%;绿色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26亿元,占比58.9%,成为保山市第一支柱产业、第一骨干税源。2016年至2024年,园区规上企业由46户增长到59户,工业总产值由74.55亿元增长到221.22亿元,营业收入由78.88亿元增长到224亿元,产业的黏着力持续强化,入园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