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千山万壑孕稻香!朱有勇院士龙陵深山再授旱稻防控“锦囊”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09:47:00  来源: 云南网

  七月骄阳似火,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大水沟村1500米海拔的陡峭旱田里,300亩旱稻正迎风孕穗,绿浪翻涌。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带领团队再度跋涉千里,深入这片曾被认为“山大风大水小”的土地,为村民们期盼的丰收“把脉问诊”。

  今年年初,朱有勇院士的首次到访,为苦思发展出路的大水沟村党总支书记陈应才及村“两委”点燃了希望。在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撑和村“两委”全力推动下,“滇禾优918”和“滇禾优615”两个优质旱稻品种在五月顺利播种。如今七月孕穗,这片全县旱稻示范区的绿色奇迹,正在千山万壑间茁壮生长。

  然而,旱作环境特有的病虫草害防控难题也随之凸显。如何精准识别、科学应对?烈日下,朱有勇院士一行深入核心地块,俯身细察稻情。在田间,朱院士对劳作的村民杨自旺抛出关键“三问”:“施肥了吗?怎么防病?有信心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再次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开出精准“药方”:差异化施肥,只对弱苗区域进行补充;强化预防,大面积施药“打预防针”,局部重点防治结合;坚定信心,鼓励村民勇于尝试科学防控方法。

  “朱院士讲得实在,我们一听就懂!”村民杨自旺、李卫昌等纷纷点头。田埂旁,“旱地优质稻示范——播种器精量条播,底肥、追肥,绿色防控措施”的标牌成为村民学习科技的生动教材。在村“两委”组织下,更多村民正努力消化院士的“真传”,提升耕作技能。

  据悉,当地将聚力深耕“滇禾优”系列品种,倾力打造旱稻种植的标杆——“旱稻界的‘985’”。陡峭山地间,科技之力正破土而出,将曾经的“不可能”变为藏粮于地的丰饶图景。正如村民所言:“院士的金钥匙,打开了咱旱地的丰收门!”一场科技赋能山乡的生动实践,正在千峰万壑间孕育着金色的希望。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杨继西 王灿 李湘辉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