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从一棵白菜到一条产业链——沪滇协作助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逐梦施甸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15:28:00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从一棵白菜到一条产业链(闵保情深 山海同心)——沪滇协作助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逐梦施甸

施甸,这座位于怒江东岸的滇西小城,因杨善洲的精神丰碑与桂海潮的航天传奇而熠熠生辉。如今,沪滇协作的暖流浸润着这片沃土,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沪滇两地的携手扶持下,以一棵白菜为起点,书写着产业振兴的时代篇章,让沃野筑梦的画卷在滇西大地上徐徐铺展。

沪滇携手:为种子扎根沃土蓄力

2019年,施甸籍企业家李江涛带着创业热忱回归故里时,恰逢沪滇协作在施甸县布局产业帮扶的关键节点。施甸坝17.7℃的年均气温与70%的相对湿度,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李江涛梦想着在这里让一棵白菜成为一条产业链。沪滇协作的资金与资源,恰如一场“及时雨”,为他的梦想落地提供了助力。

2020年9月,依托沪滇协作查邑片区产业基地的平台,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扎根——550万元协作资金建成的13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成为企业起步的“第一块试验田”;528亩水肥一体化种植区,由上海市闵行区与施甸县共同规划,引入上海农科院的先进种植技术,让传统农田变身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没有沪滇协作的‘搭桥铺路’,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租地到建厂的跨越。”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江涛十分感慨。

在两地协作机制的推动下,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快速链接起沪滇两地的科研资源:上海市农科院提供脱水蔬菜保鲜技术支持,云南省农科院指导农家肥发酵技术,武汉地质大学参与土壤改良研究。这种“上海技术+云南生态”的组合,让企业仅用5年时间就建成国内最大的脱水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拥有4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亩自动化育苗车间和22亩加工厂区,每天50吨鲜白菜在这里经过杀青、清洗、烘干等标准化流程,摇身变成远销海内外的优质产品。

协作赋能:让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

沪滇协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资金注入带来的实效,更在于搭建起了“云南产地—上海市场—全球渠道”的桥梁。在上海援滇干部的牵线搭桥下,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脱水蔬菜优先进入上海青商超体系。2023 年,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产品占总量的60%,中国香港、新加坡、旧金山等国际市场的订单中,有三成来自上海外贸企业的引荐。

“这批9月种植的白菜,加工后将通过沪滇协作冷链物流专线发往上海,再转口美国和新西兰。”李江涛指着加工车间里整装待发的集装箱介绍。依托上海的外贸优势,企业2024年顺利完成出口资质申请,产品现已覆盖欧美、大洋洲的10余个国家,年出口额突破1200万元,占总产值的40%。

科技协作让产业能级持续跃升。在上海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脱水蔬菜风味保留难题,2023年斩获白菜干行业首张生产许可证,研发的9项专利中,有3项源自沪滇联合攻关项目。“云和云味”“施情画忆”两个商标的注册,更是借助上海品牌策划团队的力量,让施甸蔬菜有了走向高端市场的“身份证”。从2021年740万元的年产值到2023年突破3000万元,数字增长的背后,是沪滇协作激活的产业动能。

利益共享:让协作成果惠及更多人

“土地流转得租金,车间打工挣工资,这日子比以前强太多了!”仁和镇查邑村村民马瑞的话,道出了沪滇协作带来的民生温度。在公司车间里,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有80余人,她们的就业机会,源自沪滇协作“党组织+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协作资金建设的大棚产权归村集体,企业租赁经营后,需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并将部分收益反哺村集体。

这种“党镇引领、沪滇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模式,让协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仁和镇258户农户流转土地给企业,每年获得44万元租金,其中沪滇协作专项资金为流转户提供每亩200元的补贴;153 名长期务工人员中,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村民杨成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月薪4000元的生产厂长,胡雪莲靠采摘辣椒每天获得140元收入……这些变化都被纳入沪滇协作帮扶成效考核体系。

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村集体的壮大。沪滇协作明确要求企业利润的7%用于村集体发展,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此带动仁和镇16 个村每年增收40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修路、建文化广场,查邑村 2022年获评省级“绿美乡村”,正是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推进的例证。“协作不是简单的资金拨付,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发展链条。”上海援滇干部盛宇枫说。通过将农户、村集体与企业“绑”在一起,沪滇协作让施甸的田野上长出了“共富之花”。

蓝图共绘:让协作之路通向更远方

站在查邑片区的晾晒场上,望着即将发往上海的脱水白菜,李江涛的规划里始终有“沪滇协作”的坐标:三期工程将依托上海的外贸渠道,建设10000亩贡菜种植区,配套40亩加工厂,目标产值4亿元;计划联合上海蔬菜集团,在施甸打造西南脱水蔬菜交易中心,让更多云南农产品通过上海走向全球。

沪滇协作的暖流仍在持续涌动:上海闵行区组织的“电商培训班”正在施甸开课,教农户直播卖货;新一批上海企业考察团正在洽谈合作……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沃野筑梦,成为沪滇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从滇西沃土到黄浦江畔,从一棵白菜到一条产业链,沪滇协作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上海的技术、市场与云南的生态、劳动力紧密相连。在这条协作之路上,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故事证明:当东部的优势资源与西部的发展潜力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的梦想必将在沃野上结出丰硕果实,而施甸的脱水蔬菜香,也将顺着这条协作之路,飘向更远的地方。(段晓波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