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腾冲市科协高举“党建红”旗帜,深耕“科教蓝”领域,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科普事业。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创新资源整合、深化服务升级,推动科普工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在边疆小城绘就出科普惠民的崭新图景。
党建红牵线,科教蓝资源汇边疆
腾冲市科协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聚焦基层科普需求,构建“党组织牵头、多方协同”的资源下沉机制。以“校地”党建联建为纽带,党组织主动对接高校资源,2024年先后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教工党支部、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党委结对共建,开展科普研学——腾冲“小饵丝”云南高校科普行活动,进一步激发边境地区困境留守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按照“一校一馆一特色”思路,推动科普设施提档升级,通过AR互动、虚拟实验等“蓝色科技”手段,让青少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成为边疆科普教育的前沿阵地。
同时,积极构建“党建+心理服务”新机制。174名志愿者中,党员骨干带头冲锋,通过“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岗+心理驿站”等模式,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心理疏导服务218场次。由党组织牵头搭建8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联动23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形成“党委统筹、科协指导、协会实施、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将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
党建红筑基,科教蓝人才涌活力
腾冲市科协以党建链串联人才链,打造“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科普人才体系。依托腾冲科学家论坛这一高端平台,党组织主动对接、精准引才,认真对腾冲市科普专家人才库进行充实,入库人员达100余名,涵盖教育、医疗、农业、林业、畜牧、气象、企业等众多领域。制定了《“腾冲市首席科普专家”选聘管理办法(试行)》并选聘了朱为模院士等6名科普专家。这些“蓝色科技”成果转化为青少年科普课程,让前沿科技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走进课堂。
在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域,市科协联合教育部门实施“科普育苗工程”,成功举办8届腾冲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党组织全程把控赛事方向,邀请科技教练员组成“红色评委团”,孵化出35个省级以上获奖项目,点燃青少年“科技报国”的蓝色梦想。此外,通过“专家智库+科技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多学科专家数据库,开展“红色科普导师训练营”,将70余名党员教师培育成科普骨干。这些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叠水河水质抽样调查”“火山地质探秘”“北海湿地生态失衡及修复成效”等科学研究实践项目,让3000余名中小学生在田野课堂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党建红领航,科教蓝惠民谱新篇
腾冲市科协坚持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科普服务效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科普生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分中心为依托,创建“党建+科普”工作品牌,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科普工作,2024年建成腾冲遥感试验精神展厅,积极开展“全域科普”“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企业技术帮扶”等系列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2万人次,覆盖社区19个乡镇(街道)220个村(社区)和3家企业,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充分利用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等科普宣传阵地,新时代实践站所、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资源,组织相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深入乡镇、农村,开展科技培训、咨询、医疗服务等活动,参与群众达48000多人,印发宣传知识资料520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腾冲市科协将持续深化“党建红领航科教蓝”工作机制,以数字化赋能科普创新,以品牌化提升服务质量,让科普之光照亮边疆每一个角落,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腾冲经验”。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腾冲市科协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