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腾冲市五合乡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规范化建设乡级党校为重要抓手,按照“六有”标准,力争把乡级党校建设成宣传党的政策理论的主战场、基层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和“三农”队伍建设的主阵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聚焦校点布局,确保“建有质量”。五合乡党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建起“1+3+13+N”的校点布局模式,全方位优化党员教育体系。以乡党校作为核心枢纽,充分发挥资源统筹、规划引领的关键作用,整合多方优质师资,搭建前沿理论学习平台,为全乡党员教育工作定基调、把方向。以江东(金塘)、江西(象山)、江中(联盟)3个片区党校作为重要支点,因地制宜,依据区域产业发展、社情民意等实际状况,精准对接党员学习需求,差异化设计教学内容。以13个村级校点作为前沿阵地,将学习课堂搬到党员家门口,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教学方式,让党的理论知识迅速传递到一线。以“N”个支部活动室作为灵活补充,通过送教上门的形式,深入各党支部,为行动不便、工作繁忙的党员提供便利,精心编织出一张覆盖全乡、紧密高效的党员教育网络,推动全乡党员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
聚焦师资队伍,确保“育有亮度”。坚持“本土化+专业化”结合,通过内部挖掘、外部联动、数字共享,打造一支“懂农村、会教学、能服务”的师资队伍。内部整合乡党政班子成员、各办(中心)主任、优秀村支书、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吸纳退休干部、乡贤、道德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复合型师资库42人。外部与上级党校、高校合作,邀请专家定期下乡授课。主动对接市委党校、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部门,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2024年市级部门为五合送教下乡12期。利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教学点远程教育平台、微信群等开展“云课堂”12期500余人次,实现优质课程、线上共享。
聚焦课程设置,确保“用有活力”。在校委会领导体制下,充分发挥教委会的主体作用,精准定位教学方向,突出实战导向作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立足全乡发展全局与党建战略布局,为党校发展勾勒宏观蓝图,以“美丽五合大讲堂”为载体,以“五合是我家,我把五合当我家”为主题,组织学习研讨14场次,深入村组开展宣传宣讲3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师资队伍“三到访”工作机制,在村组农户家或村民小组长家等设微课堂,与普法强基补短板等专项行动相结合,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6%。乡党校整合龙江大桥、高黎贡山等优势资源,推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之旅、突出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之旅、引入市场主体带动乡村旅游之旅”等三条党建主题线路,让学员在思维碰撞中,提升实践能力。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