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无人机“上岗”,田间充满“科技范儿”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09:56:19  来源: 云南网

  在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登高村明子山小组的1100亩无筋豆、扁豆、番茄种植地,无人机水溶肥飞施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次实施的是隆阳区科学施肥“三新”(新肥料、新技术、新机械)配套升级版,使用的肥料是高效新产品,使用的新机械就是植保无人机。

无人机水溶肥飞施作业

  植保无人机在操作员遥控下腾空而起,随着旋翼的嗡鸣声,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匀速飞行,雾化的水溶肥均匀洒向绿油油的农田,操作员站在机耕路上,手持设备实时监控作业进度。这些会飞的“新农具”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成为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题的关键密码。

  “我所操作的这台植保无人机容载量每架次20升,可以施肥3亩地,时长约4分钟。”无人机操作员杨君强说。“以前我们打药水都是用背负式、手摇式喷雾器,费力还耗时,现在用无人机效率大大提高了,喷洒得比较均匀。”农户赵玉兰接过话茬。

无人机作业节约时间节约成本

  相较于传统农业作业方式,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十分显著。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它实现了节本增效;在防治病虫害和施肥环节,能扩大作业范围、增强作业均匀度,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有力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面对突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和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时,可以及时组织应急防控,保障辖区内生物安全。此外,植保无人机作业人员基本上为定点操作,可有效防范农药中毒风险和其他意外伤害,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据了解,隆阳区于2014年开始引进农业植保无人机,通过多年宣传推广,到2020年步入规范化、职业化。目前,全区农业植保无人机存有量已增至206台,职业操作员40名。自2020年以来无人机农药飞防面积累计110万亩次、无人机施肥面积累计50万亩次。

无人机作业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植保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隆阳区土壤肥料和植保植检站站长李学义表示,隆阳区将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利用植保无人机技术,有效推动低空经济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以精准高效的“云端作业”,为当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张晓玲 陶江龙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