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头图 >> 正文
生态美 百姓富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 11:09:51  来源: 云南网-保山日报

  原标题:生态美 百姓富

  我市持续释放改革之力、科技之力、项目之力、融合之力,加快林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3年,全市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利用面积达700多万亩,实现林草业总产值306.31亿元——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绿色经济体。

  保山作为全省重点林草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富聚的区域之一,全市林地面积达2219.3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7.6%,森林面积1997万亩、森林覆盖率61.66%,丰富的林草资源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的重要论述为引领,持续释放改革之力、科技之力、项目之力、融合之力,赋能青山变金山、绿树变绿产、山货变山珍、风景变“钱景”,加快林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3年,全市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利用面积达700多万亩,年产量达83.02万吨,实现林草业总产值306.31亿元。

  改革赋能 青山变金山

  海棠洼,隆阳区水寨乡西南丝绸古道上的一个小村子,社区林地面积达1.68万亩、森林覆盖率近90%。虽然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但也曾经历过“绿而不富”的困惑。2010年底,我市“包山到户、包林到户”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进一步调动了社区群众植树养林的积极性,家家户户把山地当耕地种、把山林当菜园子管,莽莽林海变身“绿色银行”。

  为发挥集中经营优势,社区引进保山景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山林400亩,开展林下种植羊肚菌、松茸和松露人工保育促繁实验,年产松茸5吨多、松露10余吨,为群众创收近500万元。同时,社区还整合闲置土地、古院民房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建成“马鹿塘文化养生园”“海棠民宿”“海棠风味园”“海棠菌园”等旅游接待点,年实现旅游收入50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50余万元,社区先后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

  我市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抓手,全市共有确权林地133.86万宗,发放林权证46.88万份、发证面积1383.16万亩,发放股权证10.36万户、均利证4.66万户。随着进一步明确产权、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长期制约集体林业生产力低、林区发展滞后、林农增收困难等系列问题得到解决,广大群众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意识明显增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多重效益与价值功能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全市以推进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等举措为突破,着力破解林权抵押贷款中评估难、变现难、费用高等难题,既盘活了林业资源,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山区林区流动,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约2.2亿元,林权抵押面积22494亩,林权评估价约1.4亿元;撬动10亿元以上金融资本注入林下经济,累计培育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森林人家等市场经营主体7100余户。

  科技赋能 绿树变绿产

  每年6月,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山林里的野生食用菌如期破土而出,找菌子、卖菌子便成了大部分村民夏季的主要活计。

  作为曾经的山区脱贫村,社区立足林下野生食用菌种植水平低、管理粗放等现状,与市、县林业技术推广部门携手,开展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试验示范,因势利导引导农户保育促繁、科学采摘、保护菌塘,提升了农户的野生菌管护水平,促进了菌类稳产高产,走出了科技赋能致富的路子。2023年底,社区森林覆盖率达84.6%,野生菌年产值从2018年的40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500万元,产菌农户户均收入达2.4万元。

  我市为破解技术难题、畅通林产业科研成果转化,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采取政学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搭建研发平台,引进专家建起工作站,引进企业建示范基地,补齐产业短板。施甸县善洲林场依托院士工作站,通过“专家+基地+林场”创新模式,建成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100亩,探索出适合国家二级公益林限制用地林下种植发展的科学路径,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41个行政村788个自然村10.48万人从事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790亩,产量487.5吨,实现产值2729万元。

  目前,市政府与西南林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腾冲市政府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润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林下天麻种植合作项目等。“十四五”以来,我市依托“曹福亮工作站”“李凡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石斛)”“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朱有勇院士科技服务站”,累计实施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4项,每年培训林农5000人次以上。

  2023年底,全市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利用面积达700多万亩,年产量达83.02万吨,较上年度的72.38万吨增加10.64万吨,增长14.7%;实现林草业总产值306.31亿元,较上年的242.15亿元增加64.16亿元,增长26.5%。

  项目赋能 山货变山珍

  龙陵县森林覆盖率达73.62%以上,林下资源丰富,蜜源植物分布广,群众养蜂采蜜历史悠久。

  近年来,龙陵县发挥蜜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的资源禀赋,引进和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龙陵县胡蜂产业科技特派团等研发平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林下养蜂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林下养蜂的生态红利,原来不起眼的山货成了畅销市场的山珍。2023年底,该县共有养蜂专业合作社3个,辐射9个乡镇77个村290个村民小组826户农户,繁育蜂种40多万只,放养胡蜂4万多巢,年生产蜂蛹150吨、胡蜂酒1吨、提取蜂毒700克,实现林下养蜂产值4900万元。

  我市结合2200多万亩林地大多地处海拔较高山区,立体高寒、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匮乏的实际,按照增绿、增景、增收有机统一的思路,启动了“国储林+乡村振兴”等一批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培育发展与林草业密切相关的经营主体7700多户,让山里的山货变成了消费市场里的山珍。全市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苗木花卉及非木质林产品实现产值59亿多元,草果、石斛、重楼等各类林下中药材实现产值26亿多元,森林蔬菜、野生菌等森林食品实现农业产值超过11亿元。引进上海上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云南省滇西一桶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成功签约“水代法”生态制取核桃油标准化生产线、云南省腾冲龙华红花油茶园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等项目,实现生态得保护、颜值得提升、经济得发展、林农得实惠。

  到2023年末,全市已建成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4个,以林下种(养)殖、苗木花卉、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680多万亩,年产各类产品25万吨,实现产值近60亿元。涌现出了黄国虎、杨学贵、李心增等一批国家、省级林下经济乡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

天堂山国有林场

  融合赋能 风景变“钱景”

  “村在林中、树在家中、人在画中”的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融合发展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群众致富”的新路子。2023年旅游旺季,景区每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全年实现景区门票等营业收入超千万元。

  腾冲市火山热海森林康养基地,则依托火山和热海景区世界级的地质、地热资源,以景区、温泉、酒店为核心产品,融合周边地方文化、乡村民俗等人文资源,融入森林康养、美容、医药、酒店、保健、航空、户外、研学、科普、自驾、旅居、体育赛事、节庆等特色化产业,丰富完善业态产品体系,打造国际康养品牌,成功推出“归于热海·疗养腾冲”等20多项康养产品,先后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温泉养生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等60余项殊荣,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

  为让森林风景变“钱景”,我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实施“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森林古道+森林人家+森林教育”的林旅融合模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性森林休闲养生开发新格局,实现了以林促旅、以旅养林。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县1个、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区1个、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8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2个、中国森林体验基地2个、中国森林文化小镇1个、国家级森林康养乡村23个、省级森林康养乡村330个、A级以上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景区42个、康养步道300多公里、健康运动30多种、康复疗养项目20多项。2023年底,全市森林景观经营利用面积超过76.8万亩,森林康养产业从业人员超14万人,年提供康养服务能力30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11.5亿多元,直接带动其他产业产值6700万元。(记者 凌宇 通讯员 吴建花)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