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党政领导班子一行七人,深入海拔2482米的太元村搬迁安置点,实地探访“隆阳区吴仕平家庭农场”的甜棕树种植基地。
冬日暖阳洒向甜棕树种植基地,67亩4万多株甜棕树长势喜人,部分已可以收获棕头,20余万棵3年苗龄小树争先恐后抽出新叶。
“发展农业,老兵吴仕平还算内行,我们村半年雨水半年霜,当地棕树以前家家有,都是老一辈种的,因为可以入药治病,已经砍完了。”水寨乡太元村党总支书记杨国进说,别小看这棵甜棕树,其适应性强,投入成本低,无特殊病虫害,管理粗放,周期虽然长,要栽培三五年才见效,但如果密植化,采取砍一补种一的循环种植,或砍一株保留一株,留足株行距剥棕包米卖的方式,一亩种800棵,按现在80元一个棕头的批发价,一棵棕树一年剥3公斤棕包米卖,每亩地就有6000元收入。
一旁,老兵吴仕平接过话:“2019年年初,家庭农场搬迁落户太元村,水寨乡雨量充沛、森林植被良好,冷凉山区适合种植甜棕树,前年在路边地埂试种了1万余棵甜棕树,发现无生长休眠的棕树特耐霜冻,长势奇好。”
去年,吴仕平将基地全部种植甜棕树,10月份引进种子3吨,3年苗龄的种苗20余万棵,每年可供应市场棕树150万棵甜棕树苗。
“老兵吴仕平,退役不褪色,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根山区种植结块根的佛手瓜、甜棕树。”国家级劳模、高级农艺师、原保山市农业局研究员郑家文介绍,吴仕平从源头腾冲引进树苗种植,种子育种,产业已初显成效,对引领甜棕树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水寨乡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寨乡有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86户3514人的闲置田地,离居住地远,劳作成本高,发展种养殖业不实际,非常适合发展甜棕树产业。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