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施甸摆榔:民族团结花芬芳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4日 17:23:00  来源: 云南网-保山新闻网

原标题:施甸摆榔:民族团结花芬芳

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

走进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金布朗风情小镇,只见这个美丽宁静的小镇被四周的群山环抱,青瓦白墙的民居,平整洁净的道路,色彩艳丽、民族风情浓郁的彩绘,宽敞的文化广场,在树荫底下乘凉的老人,一幅静谧和谐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摆榔乡是施甸县两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角,距县城26公里。全乡国土面积82.53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委员会,全乡共有1986户7417人,少数民族有5228人,占总人口的70%,其中,彝族2805人,占总人口的38%;布朗族2376人,占总人口的32%。

近年来,摆榔乡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群众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如今,摆榔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示范乡创建工作双融合双推进的跨越发展之路,让一朵朵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之花在摆榔大地盛情开放。

党建统领促增收

摆榔乡始终坚持党建为统领,以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为抓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谋篇布局,促进摆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摆榔乡以党建稳就业,让“红色劳务”助力群众增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依托劳务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和市场主导、精准施策和因地制宜、个人增收和乡村振兴三个相结合。以“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经纪人”的市场化“红色劳务”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实现四份收入,即“红色劳务”经纪人收入、村干部补助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群众务工收入。目前,通过永粱劳务,摆榔乡397名群众输出到发达地区稳定务工,月均工资5000元以上。

2017年,建档立卡户李树珍老人一家从摆榔乡大中村一碗水组搬迁到大中村安置点,儿子儿媳都通过“红色劳务”输出到广东务工了,她就在家里照顾两个孙女。“我儿子和儿媳妇去打工,我就在家里照顾孙女,我家现在一年的收入有六、七万了,现在住房不愁、吃穿不愁,感谢党和国家。”当提起一年的收入时,李树珍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通过整编组建种植、养殖、务工、大户带动、政府兜底“五支增收队伍”。依托扶贫车间,从事茶叶加工制作、生猪养殖、生鸡养殖与成品加工、工艺品、民族服饰、手工制作等,吸纳劳动力100多人,户均增收5000元。针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户,落实公益性岗位104个,从事农村保洁员、护路员等,户均增收6000元。

同时,摆榔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按照“三大产业分区”的定位,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让群众通过土地出租、到企业打工、在公司的带动下发展庄园农业,实现一份土地三份收入,即,土地租金、打工收入、入股分红。

通过产业扶持,种植热区冬早蔬菜489.3亩、中草药种植95亩,建成烤烟育苗棚700棚。整合扶贫、民宗项目全乡共完成种牛引种1146头、黑山羊1200头、良种母猪984头。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帮助破除产业发展瓶颈,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2020年全乡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

今年39岁的建档立卡户李学旺,于2017年从大中村一碗水组搬迁到了大中村安置点。目前,李学旺家除了养猪、养牛外,还发展芒果种植。“我目前发展芒果种植,政府给了我家10多亩芒果苗,长势很不错,今年刚刚挂果,估计明年会有好收成。”日子有了盼头,李学旺对于未来的生活,满怀信心。

家住摆榔社区摆榔三组的建档立卡户李文和,身体患病,儿子残疾,女儿正在上大学,为防止她家再度返贫,2019年,摆榔乡为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从事道路和公园的保洁员工作,每个月有5百元的工资。通过和丈夫的努力,目前还养了7头牛,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一个个产业,一条条路子,让群众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宽、“荷包”也越来越鼓。

文化引领促融合

摆榔乡强化宣传动员,营造出浓厚创建氛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自信凝聚共识;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制定了摆榔乡民族团结示范乡创建实施方案,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把民族团结创建内容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村组干部教育培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课程,通过粘贴宣传标语,在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各种宣传平台推送的方式,认真开展法律法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及创建知识宣传,使摆榔乡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紧紧抓住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机遇,以民族文化风情为特色,着力打造旅游环线圈,积极构建民俗旅游“周末经济”发展模式。2020年推出的以“玩在野鸭湖、住在布朗山”“善洲林场学、彝朗山寨逛”等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项目,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万元,全乡农特产品及农家乐销售总额达100余万元。

在摆榔乡的金布朗风情小镇广场旁边,有一家家喻户晓的“网红店”。店里的装饰古色古香,房间四周,各式极具布朗族特色的衣服、首饰、用具等物品整齐地摆放着。这家店铺的老板是摆榔乡土生土长的布朗族姑娘李枝清。她不仅是一名粉丝数三万多人的“网红”,还是施甸县布朗族民族服饰的传承人。2018年,金布朗风情小镇建成后,李枝清便在这里盘下了这家店铺,做起了手工民族服装生意。

“这件衣服从设计到制作都是我亲手完成的,售价1万多元,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远销到英国。”李枝清介绍。服饰走俏市场, 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李枝清的收入自然也增加了。

此外,摆榔乡还以民族文化广场为阵地,摆榔乡建立乡民族传承和保护的阵地,集中展示摆榔布朗族服饰、乐器、歌舞、饮食、民俗等文化。鼓励群众自行组建的打歌队,以吹唢呐、打歌的形式传承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

民生改善促和谐

2017年,建档立卡户安仲昌家搬迁到了大中安置点。“以前没有搬迁的时候,生产、生活很不方便,都是些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孙子读书也不方便接送。现在好了出门就是水泥路,生产生活很方便,手机信号随时都是满格的,夜晚出门也不用担心,路灯亮堂堂的,家家住好房,就连厕所都是冲水式的。搬迁之后,我感觉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提起搬迁后的生活,安仲昌感触颇深。

近年来,摆榔乡始终把民生事业作为促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全乡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全乡4个村中有3个村是贫困村,2014年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户811户3343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的47%,是全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依托中烟整族帮扶,在中烟公司、市纪委市监委等部门的结对帮扶下,摆榔乡积极整合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资金5.1亿元,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七大工程,摆榔乡实现了整族脱贫。借助特色小镇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提升,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7年摆榔乡被列入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布朗族民族文化为特色创建的风情小镇。2020年,摆榔乡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摆榔民族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段晓波 万婷)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