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近年来,云南腾冲边检站着眼新时期移民管理事业需要,倾心打造以职责任务相适、独具边疆特色的警营文化品牌。坚持从阵地、团队、活动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腾冲边检”特点的警营文化格局。
活动现场
精心“烹饪”文化大餐
为了缓解高负荷执勤压力,该站通过新媒体直播+现场比赛的方式举办歌手赛,将精神文化食粮普及到最偏远的执勤点,让一线民警感受到文化活动的魅力。
“感谢站党委的关心关爱!这样的在线互动和沉浸式文化活动体验希望多来几场!”片马分站民警江成飞说。
针对基层单位横跨两个地市级和执勤点高度分散的实际,腾冲边检站始终坚持聚焦基层、心系一线,全面开展“文化暖警”工程。建立了文艺骨干人才库、组建了文艺小分队,各分站级单位成立了兴趣小组,寒来暑往,小分队、兴趣小组始终活跃在一线,定期送文艺文化到基层。
2020年以来,该站文艺小分队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参加国家移民管理局首届“NIA”新视界微视频大赛和金盾文化奖,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节目各2个、三等奖节目1个,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警营内外广为传唱。
据统计,今年以来,文艺小分队大力开展送文化、送文艺、送关爱、送温暖活动10余次,把组织的温暖送到了民警的心坎上。
活动现场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加强具有文艺特长的骨干人才培养,不断壮大文体骨干队伍。广泛摸底,以培育 “一警一爱好 ”为目标,积极调动民警参与警营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利用教员、教材、网络等平台组织专业培训。
立足于现有条件开展文艺文化人才培养,一方面促使民警对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民警的才华能够充分展现;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加强各类文艺人才储备。率先成立警营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警营文化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鼓励民警建言献策,通过收集全站民警意见建议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全站民警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条件,积极组建以篮球、足球、乒乓球为主的 “三队 ”,打造以“书法、音乐、摄影” 为主的“三组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别由党员骨干担任 “三队三组” 的队长组长,各组之间平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警营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作用,我们一直坚持以各类人才带动警营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警营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内涵,尤其是在新的体制下,努力通过警营文化,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凝聚警心,催生战斗力,对民警尽快适应新时代移民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站政治处副主任张林如是说。
去年以来,三队三组共开展文体活动30余场次,拍摄的图片、视频多次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移民管理报》等报刊杂志刊登,创作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在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文联等举办的比赛中荣获佳绩。
活动现场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由该站创作并编排的歌舞类节目《小草小》,作为云南边检总站唯一入选参演节目参加了此次晚会的演出,受到各级的广泛好评。此外,该站民警独立创作的警营原创歌曲《云岭雄关之歌》被选定为云南总站站歌;《这些年》《小小验讫章》《我的警察梦》等十余首歌曲深受民警喜爱,腾冲边检警营歌曲创作品牌进一步凸显。
该站还立足于当地红色资源,打造腾冲边检建党百年红色文化传承品牌。以青年党史宣讲铸牢忠诚警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薪火相传,红色精神在队伍中延续。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激励我们奋发前行,奋斗不止!”民警徐建勋深情讲述着当地的红色故事。一句句激荡人心的话语,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感悟,都传递着榜样的力量。先后开展了“一起阅读”、跟我唱红歌、党史学习天天读等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队伍血脉,让文化熏陶成为激发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打造和谐警营的重要抓手,营区舒心、氛围愉悦才能使每一名戍边民警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爱。我们还将用文化激励每一名民警扎根边疆,在移民管理事业的漫漫征途中不断前行。”该站党委书记、站长阳广举说。
云南网通讯员 郑力斌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