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头图 >> 正文
沪滇扶贫协作让官岑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4日 16:00:00  来源: 云南网-保山日报

原标题:有了“药引子” 致富的“雪球”越滚越大——沪滇扶贫协作让官岑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利用沪滇协作之机,官岑村建起了肉牛养殖场

沪滇项目落户后官岑村进一步改善了道路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

“以前回来到镇安都要和朋友借摩托车,推推骑骑,1个多少小时才到得了家,现在全是水泥路,开轿车一小下就可以到家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曾任龙陵县镇安镇官岑村党支部书记段春金说,两年多的时间,家乡能有现在的“模样”,以前自己真是想不到的。

官岑村坐落于龙陵县镇安镇东部的大山深处,距离乡镇集镇12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342户15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968人。交通不便、耕地不多、地块分散,无支柱产业,产业小、弱、散,产业零碎是官岑村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属于深度贫困村。

老支书一句“想不到”,折射出官岑村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2018年5月,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落户官岑村后,累计投入资金1232万元,通过“资金撬动、龙头带动、群众行动”三位一体的扶贫协作模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升级,群众生产发展换挡提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寨面貌全面改观。

资金撬动 旧山寨得以“换新装”

走进官岑村,平坦宽阔的村道、干净靓丽小院、排列有序的路灯……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沪滇协作项目的实施,让如今的官岑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干群更和谐。

沪滇项目落户官岑后,村“两委”通过采取“沪滇扶持资金+党总支引领+群众投工投劳+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沪滇资金注入,撬动群众投工投劳,投入1232万元资金完成房屋新建133户、改造18户,改厨改厕149户,道路硬化14.6千米。新建了松坡、丛杆、老院房、老寨子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共计480平方米,累计硬化活动场地2200平方米。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后,乡村振兴正当时。官岑村进一步改善了道路、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大环境变好了,社会治理也及时跟了上来。官岑村将人居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强诚信感恩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并建立《官岑村人居环境公约》,形成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制度,切实将工作“抓常、抓长、抓细”,以党员日、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为载体,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村寨群众齐动手共建干净、整洁、美丽的新家园,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在镇安,以前大家管我们官岑、镇东、大水沟三个村叫‘东三省’,说我们偏僻、落后,现在群众生活好了,家乡观念强了,干事创业劲头足了。”提起家乡的发展变化,丛杆村民小组长段正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如今村子美了、人气旺了、心气足了,以称呼的“东三省”为荣了。

龙头引领 “输血型”变成“造血型”

俗话说:要想富得快,产业来帮带。利用沪滇协作之机,官岑村打造“一村一品”,以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科学谋划肉牛养殖业。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建设肉牛养殖场一个,设有牛舍、管理用房、饲料加工仓储房、青贮池、人畜饮水管道等,并购买秸秆揉切机、粉碎机等饲料加工设备。企业适时组织贫困群众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疫、肉牛购销等技能培训,全面辐射带动官岑村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赵金洪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患有慢性病,看病就医占据了家庭开销的“大头”。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还要供养孩子读书。夫妇俩为减轻孩子的负担,就报名参加了村里的黄牛养殖合作社,在家里喂养黄牛。他和妻子将牛育肥养大、卖了又买新牛,循环往复,在养牛道路上慢慢“顺溜”起来。

“我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好,干不了重活,适合在家养黄牛。我们没有本钱,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挂包单位买给种牛,长大些卖了,利润我家占80%,合作社占20%。慢慢地,有了一点本钱,又去买添牛来养。今天街子天,我去卖了1头,又买来了1头。”赵金洪对养牛十分有信心,他说:“今后还要多养些,把规模再扩大。”

据悉,官岑村肉牛养殖合作社投入沪滇帮扶资金200万元,购买育成牛444头,发放到像赵金洪一样的220贫困户家中分散饲养。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自愿平等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把帮扶资金量化为贫困户股金,统一入股到合作社,肉牛养殖合作社将育肥肉牛交由贫困户代养,育肥后再统一由合作社出售,所得利润由贫困户、合作社、村集体按7∶2∶1分成,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充分调动了群众养牛积极性。如今,肉牛已经成了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村或多或少家家户户都在养牛。每当有小牛犊降生,就代表老百姓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有了“药引子”,致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施沪滇扶贫协作肉牛养殖建设项目后,带动220户9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56万元,户均增收2600元,促进官岑村扶贫模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目前,全村养殖肉牛已达295户,肉牛存栏有2000余头,实现肉牛“产供销”一体化,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多点增收 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官岑村坚持“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各农户实际,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发展烤烟、甘蔗等固有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中草药和外出务工,持续调优产业结构,蓄足经济发展后劲。

官岑村属于镇安镇“大烟区”,在镇安一直以烟农种植水平高、烟叶质量好得名,但因人均耕地占有不多而制约了烤烟产业发展壮大。

“我们土地少,在家把农作物种好也没有多少收入,一定要得走出去。”山脚小组张永其从1997年来就一直种烤烟,但因耕地少,发展受限。看到镇安坝区群众种植经验不足,管理跟不上,烤烟种植积极性不高的实情,张永其主动在坝区廉价找租了40亩稻田,2020年全部种上了烤烟,交售烟叶100余担,纯收入将上10万元。2020年以来,像张永其一样跳出“土地”找“土地”的全村共有25户,烤烟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实现了成倍增长。

郭必龙一家则充分考虑产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农闲时,自己和50多岁的父亲在周边打零工,母亲和妻子招呼孩子上学还喂养10多头肉牛,每年都出栏2—3头,六口之家生活过得很殷实。

自2018年11月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徐建华主任前往云南省龙陵县官岑完全小学,与学校签署《关爱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子女合作协议》后,官岑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转移就业模式,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累计帮助全村实现转移就业256人,转移到省外务工38人、省内就近务工216人,务工收入成为贫困家庭增收的又一重要来源。

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户,村组干部和挂包责任人就发动群众在有限的土地上轮作,充分实现收益最大化。指导农户管护好田间地头栽种的核桃、柿子,树下种植的中药材,按节令栽种甘蔗、玉米,收获玉米后又种萝卜、豌豆等,并通过铺筑成水泥路的通村大道便捷地运送到山外,变成老百姓兜里的“真金白银”。2019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1001亩,实现产值340万元;烟后豌豆种植1000亩,实现产值160万元;核桃种植1960亩;甘蔗种植460亩,入榨2200吨,实现产值116万元;中草药大黄种植34亩,目前已和保山嵘滏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

据官岑村党总支书记李应周介绍,沪滇协作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肉牛养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既稳定了群众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8年,全村脱贫出列。过去的深度贫困村,已经华丽变身为富裕村,2019年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先进村,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