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昌宁:以赛促学提升非遗魅力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1日 15:19:00  来源: 云南网-保山新闻网

原标题:昌宁:以赛促学提升非遗魅力

11月28日,保山市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打平村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内歌声悠扬、热闹非凡,一场以“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助推昌宁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和非遗宣传展演活动精彩上演。

活动当天,来自全乡100多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展示苗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织布比赛、纺线比赛、绕线展演、射弩比赛、陀螺展演大赛,每一种比赛都充满民族文化气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拉弓、上箭、瞄准、射击……最受追捧的,要数射弩比赛,一名名参赛选手,用一气呵成的动作,把这门传统技艺的力与美展示得淋漓尽致。苗家姑娘古少美一系列帅气射弩动作,赢得了在场群众阵阵掌声。

“我们苗家人的一句话,不能失传!我12岁那年我的爸爸教我射弩,那时候他给我做了一把小的,不像今天比赛的那么大,我可以拉起来。今天我们比赛用的有点大,拉不上来。这些武器都是我们祖传下来的,一步一步的,(我)有这个信心,把它制作出来,传承下去。”参赛选手大龙滩社村民古少美说。

纺线和织布比赛没有射弩比赛那么激烈,用安静的方式展示着苗族传统文化的美,现场除了纺线机、织布机的响声外,再没有其他声音。纺线的参赛选手熟练地为大家演示如何从麻团变成麻线的过程,织布选手让织布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穿行。传统的纺线、织布,考验的是参赛选手对于力度和速度的把握,这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实践。

参赛选手大水塘社村民杨学珍介绍:“这种(技艺)是我们老辈传下来的,陪伴了我们苗族已经是可以说几千年以前就陪伴来了,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是很重要的。我们这种手艺,以前可以保障我们的生活,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大家都喜爱我们这种苗族的服装了,可以和我们买去,都是很值钱的,这种手艺是我妈妈和奶奶他们教下来传下来的,我一定要把传下去,要把传给我的下一代,我一定要把它们传承下去的。我们一定要把它做的最好。”

近年来,昌宁县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保持“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传承人的带头示范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支持传承人创业,以“软文化”啃“硬骨头”,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成立昌宁苗族服饰刺绣“五彩盛装”专业合作社以及建立“互联网+昌宁苗族服饰”电商平台,既创造了丰厚经济价值,也让苗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此项展演活动从2018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二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以赛促学,搭建一个切磋技艺、展现风采的舞台,在充分挖掘、展示、传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宁苗族服饰”的同时,培养和发现更多技能人才,从而创造更多增收致富的门路。

国家级非遗(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人陶美元深有感触的说:“政府对我们苗族文化相当重视和支持,所以给了我们少数民族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活动,经过这样的比赛,带来了我们苗族文化很大的帮助,使我们那些年轻人,他们不会织布的都会织了,不会绣花的也会绣了。下一步我们也是要创新、要改革,要创新一些新的作品、小包包、小东小西,让它们走上大的市场,给我们家家户户都带来脱贫攻坚走向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的绣品已经走向了全国各地,我们苗族同胞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杨晓华)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