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山龙陵:直播带货成“新农活”
“全国80%的紫皮石斛都出自龙陵县,在龙陵县基本上家家都种植石斛,种植石斛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个是仿野生种植的石斛,也是最难成活的一种,是产量最低的一种,但石斛的品质也是最好的一种……”9月9日,龙陵县龙山镇河头村村民饶丽,正在山林里直播石斛的原生态生长环境。
段双兰是龙陵县象达镇勐蚌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近两年开起了“村淘”,还成立自己的团队,利用直播平台宣传推介勐蚌产的荞麦面馃等土特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今年,勐蚌生态冬蜂蜜还没等上市,就被上海客户以每公斤180元的价格预订了。
目前,龙陵县有1000多名和饶丽、段双兰一样的“村小二”在经营网店,依托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做直播、拍短视频来推介产品。他们把产品原生态的生长环境、种养殖过程、生产流程及传说故事拍成视频,制作成H5等宣传媒介,吸引了众多商家订购,不仅卖出了产品,还传播了文化。
杨荣富在马蜂养殖棚里直播(9月拍摄于龙陵县)
在龙陵县荣富蜂业家庭农场,年近60岁的养蜂“达人”杨荣富拿着手机,打开界面,熟练地点开并查找直播记录,“一天要直播两个钟头,效果不错,点击量都在增加,蜂蜜、土蜂、胡蜂都好卖。现在,手机就是咱的新农具,挺实用的。”杨荣富经营着1个蜜蜂养殖基地和2个土蜂、胡蜂人工驯养基地,养殖土蜂500余巢、胡蜂1200巢、蜜蜂200余巢,实现年产值100多万元,是小有名气的养蜂“大咖”。
余永兰直播带货(9月拍摄于龙陵县)
在木城乡乌木寨村的一个农家庭院里,“云南傈僳阿妹特产”余永兰正手持手机,对着屏幕跳起了傈僳族舞蹈。上线十多分钟,已有数百位网友涌进直播间,一串串粉丝点赞的红心在手机屏幕上点亮。余永兰匠心独运地把当地的野花、树叶、刺绣产品等组合为网络“T台走秀”,吸引了粉丝眼球。截至目前,余永兰已制作了200多个作品,粉丝从刚开始的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0余万人,直播带货每月实现收入1万余元。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兴起,龙陵的电商团队开始涉足直播带货领域,开发新的消费群体,通过触网直播的方式,让农特产品实现“云上销售”。(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