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李亚芬)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2015年10月开始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了6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8个分散安置点的建设,实现搬迁安置4251户17309人,全面完成了规划任务。同时,产业就业帮扶措施精准施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基本局面已经形成。
在昌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勐统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努力建成绿色、生态、人文、美丽、幸福的“五彩勐统”。其中,勐统镇长山村是昌宁县苗族人口第一大村,也是一个集山区、边远、贫困为一体的少数民族村,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具有典型意义。
思想得到解放 丰富了“脑瓜子”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勐统镇按照“立足当前,改变一代人;着眼长远,培养一代人”的思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大力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
住房得到改善 住上了“新房子”
据了解,长山村的苗族村寨原来全部都是茅草房,人畜混住,垃圾遍地,卫生环境差,生产生活条件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长山村共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个,总投资1176万元,搬迁安置农户242户,其中,苗族群众121户。现在,长山苗族村寨环境干净、房屋整洁、住房稳固,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得到发展 鼓起了“钱袋子”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长山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举措,以产业兴旺为主线,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扎实做好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宽增收路径,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同时,注重发展、培育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大力倡导劳务输出,已累计输出486人,通过多种方式、多重渠道,保障群众增收。
短板得到补齐 过上了“好日子”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长山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一补齐住房、饮水、交通等方面的短板。
昌宁精准搬迁工作成效显著,产业就业扶贫成效初显,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基层党建引领建设,社会新风得到发扬,标准化建设、人居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下一步,昌宁将持续加强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持续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更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规范扩建行为,持续巩固和提升人居环境。建立健全社区基层组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安置区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全面实现复垦复绿,确保易地搬迁工作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