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养奶水牛 基本吃穿不用愁——界头镇周家坡社区“三绑双带”促“四赢”
“以前,我养了几乎一辈子本地水牛,基本就是混个肚子圆,还得感谢村上领导和工作队员动员我养殖奶水牛,现在我每天收入达100元左右,可以说代养奶水牛,基本吃穿不用愁,这条路算是走对了!”周家坡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姚成孝乐呵呵地逢人便说。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稳步如期脱贫?腾冲市界头镇周家坡社区立足当地自然状况,积极探索产业扶贫路径,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可推广的 “三绑双带”促“四赢”的槟榔江水牛代养新路子。
成立合作社共谋发展
“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是使贫困群众按期脱贫的关键。”挂包周家坡社区的腾冲市农业局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
周家坡社区是腾冲市69个贫困村之一,社区共有672户34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910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如何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让贫困群众增收,早日脱贫出列,这是当地党委、政府,挂包单位及社区“两委”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经多方考察调研,社区“两委”立足槟榔江水牛养殖特色产业的优势以及当地耕地广、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群众有很好的养殖基础,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槟榔江水牛养殖小区。
2017年11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及腾冲市农业局的协调帮助下,社区成立了“腾冲贝多奶水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18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共有18户社员报名养殖,现与合作社签订养殖协议7户,其中养殖大户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
对于不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怎么办?社区“两委”采取动员其以资金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参与;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则采取帮助每户向邮政储蓄争取5万元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入股养殖大户的方式进行合作养殖。
2018年2月,合作社出资905万元,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成功与巴福乐公司签订了代养300头槟榔江奶水牛的协议。
与此同时,腾冲市农业部门还根据槟榔江水牛养殖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帮助社区制定了槟榔江水牛产业发展规划,探寻养殖区域适度规模化、养殖方式小区化、鲜奶收购集中化、产品质量追溯化模式,确保产品安全,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三绑”机制共同发力
为解除养殖户后顾之忧,激发其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合作社通过与巴福乐公司协商,最终达成了“三绑”的养殖、收购、分红等协议。
公司向合作社提供3至7岁怀孕或临产的槟榔江能繁母牛进行代养,按市场价平均作价后,公司收取市场价的半价(每头1.2万元)作为押金,代养周期为3年,代养期满后种牛退还公司,公司退还合作社押金。
代养期间,母牛产仔后,犊牛达半岁后由公司回购,体重达150公斤,公司保底收购价每头5千元;体重超150公斤的,除保底价外,每增重1公斤奖励养殖户25元。反之,体重不足150公斤的,每公斤从保证金中扣减25元。母牛产出牛奶由公司每天组织以每公斤8.8元的价格统一收购,所获收益合作社每公斤提留0.5元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提留所需,其他全部发放给养殖户。
中途如发生不可抗拒的因素或农户不再愿意代养的,所代养的奶水牛交还公司,公司退还押金。代养期满,奶水牛退还公司时,体重超过原体重的,每公斤奖励养殖户20元;反之,体重下降的,每公斤从保证金中扣减20元。农户如继续愿意代养的,政策不变。若水牛年龄偏大,产犊率和产奶量下降,公司将及时更换新的奶水牛。
代养户只需承担饲草料、水电、牛舍、劳力投入,并还可享受市、乡两级畜牧技术人员的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以及国家政策提供的产业保险。
“我们把公司、合作社、代养户的利益进行绑定,大家都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有助凝聚人心,共同发力。养殖户无后顾之忧,代养积极性很高!”既是合作社负责人又是养殖大户的姚成国高兴地说。
“双带”彰显产业优势
“我家代养了大牛10头和小牛8头,由家中上了年纪的老人饲养,在聘请的2个工人的帮助下,每年单说牛奶款就有6万多元,除去工人工资和代养成本外,基本还有3万元左右的收益,老人在家就可赚到钱,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边经营山庄边代养槟榔江水牛的养殖大户熊在志乐滋滋地说。
随着代养模式的实施,槟榔江水牛养殖产业也逐步步入了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轨道,按照1头母牛3年怀孕2次,产犊牛2头的发展态势,不但增加了槟榔江水牛的存栏量,也降低了疫病给养殖企业带来的风险,还减轻了养殖成本,增加了产品原料来源,突破了资源承载的限制。
就合作社而言,代养模式不仅节约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稳定增收的产业发展路子。社区首批代养能繁母牛150头,不到一年,出生犊牛84头,现存栏达234头,首批发放小额信贷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多达23户。按每头能繁母牛一个泌乳期平均产奶1.5吨、3年两个泌乳期产奶3吨计算,共计收入可达2.4万元,2头犊牛保底收入1万元,除去养殖成本,代养1头奶水牛年纯收入可在1万元左右。合作社每头可收益1500元,养殖户每头可收益8500元。
“去年,我们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单就以小额信贷资金出资5万元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每户就收获红利1800元,还有鲜奶提留尚未分红,届时每户社员又有一份收入。”姚成国喜于言表地说。
“四赢”彰显互惠互利
“我们实施的槟榔江水牛代养模式,可以说实现了公司、集体、农户、银行‘四赢’的良好效果。”姚成国深有感慨地说。
对养殖户而言,既实现了半价养殖,只管养好就行,不需管市场变化,还有保险保驾护航,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几乎实现了零风险养殖或参与合作,因为资金方面有小额信贷的支持,有养殖条件的只要把奶水牛养好,提高犊牛成活率和奶产量就可增加收入;没有养殖条件的入股大户养殖,每年都有保底分红。
就企业而言,将饲养成本向代养户分散,只需管市场不需管饲养,同时,还可利用抵押金作为企业资金周转,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拓展市场。
就合作社而言,养殖户每交售1公斤鲜奶可获企业返回合作社0.5元,如养殖奶水牛规模发展到300头,每年可获40万元以上的收益,留足发展资金后,还可进行二次分红。就银行而言,由于有抵押金和大户的担保,不用担心贫困户无偿还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借贷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产品安全卫生和方便养殖户,腾冲市农业部门多方筹资25万元,在周家坡社区率先建成了集中挤奶站,实现覆盖半径1公里。考虑到群众代养诉求,现又在社区建设第二个集中挤奶站,并实施了产品追溯体系。更可喜的是社区还获批了省农业农村厅300万元的专项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补助,目前,社区正着手5000亩牧草种植规划,届时又将带动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益。(记者 姜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