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要闻 >> 正文
隆阳区2018年沪滇扶贫协作花繁果硕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1日 17:17:21  来源: 云南网-保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扶真贫 真扶贫——隆阳区2018年沪滇扶贫协作花繁果硕

  上海市闵行区和保山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从上海市委、市政府到闵行区委、区政府及闵行区莘庄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实际行动倾力帮扶隆阳区。

  2017年底,上海市闵行区和保山市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从上海市委、市政府到闵行区委、区政府及莘庄镇认真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扶真贫、真扶贫的实际行动倾力帮扶隆阳区。一年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789.68万元,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发展、人才培训、教育、卫生等项目,为隆阳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高位推动协作,强化人才交流

  隆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备加珍惜、高位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高位推动扶贫协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要求乡镇和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切实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交流。双方对接调研不断深化,2018年5月,闵行区区长倪耀明率团到保山对接考察,召开了“闵行·保山(一区三县)联席会议”,与隆阳区签订携手奔小康帮扶协议;9月,莘庄镇党委书记李慧率团到隆阳对接考察,召开了“隆阳·莘庄沪滇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座谈会”;10月,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率队赴上海市对接考察,汇报了全市脱贫攻坚及沪滇扶贫协作情况;11月,保山市副市长、隆阳区委书记耿梅带队到闵行区莘庄镇对接,汇报隆阳区脱贫攻坚和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情况。建立了领导层联席会议制度并协调推进相关工作,推动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高效化,同时,每一次调研对接都认真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脱贫攻坚,人才是关键,云南省和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交流工作。隆阳区选派了1名科级干部到闵行区挂职锻炼,5名骨干教师、23名医疗技术骨干到上海学习交流,组织文化、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2人赴上海参加培训,培训县级党政干部13人,区乡村党员干部96人和2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2人。闵行区派出莘庄镇党委委员周行君到隆阳区挂职,任隆阳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分管沪滇扶贫协作工作;闵行区安排9名专家到隆阳区开展培训义诊,选派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名医生结对援助隆阳区第二人民医院,闵行区浦江二中选派1名教师到隆阳区一中援助支教。隆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援滇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在隆阳区开展工作的服务保障工作,为在隆阳区的挂职干部提供人员配备、住房、交通、休假等工作及生活保障,及时解决援滇干部和专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到政治上信任,干事创业无“忧”无“虑”,为加深两地间的交流合作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

  聚焦脱贫目标,管好用好资金

  始终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将援助资金沉到贫困乡、落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并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2017年以来,上海方投入帮扶资金共4789.68万元,其中:上海市计划内项目资金2100万元,闵行区项目资金215万元,新增项目资金1566万元(劳务协作项目资金466万元),社会帮扶资金908.68万元,实施沪滇扶贫协作项目10个,覆盖1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直接受益8715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501人。

  按照《上海市对口支援云南省项目管理办法》,隆阳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拨付跟着进度走”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政策规定、财务管理要求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由项目法人或项目执行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经项目单位审核同意后,向区级部门提出资金拨付申请,并附进度材料;区级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经上海援滇干部和隆阳区政府分管扶贫副区长会签后,拨付至项目责任单位指定账户。一年多来,隆阳区做到了用好、管好上海帮扶的项目资金,确保对口援建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017年,隆阳区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500万元,实施了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在瓦房乡、瓦马乡新植桑园4630亩;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500万元,实施了生猪育肥场建设项目,在西邑乡乌马村建设标准化猪舍7400平方米,现已完成且投入使用5052.76平方米。2018年,投入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315万元,实施项目8个,分别为:西邑乡贫困村功能提升项目投入300万元,在窝角、乌马等5个村委会实施;瓦房乡贫困村功能提升项目投入200万元,在徐掌自然村实施,2个项目预计今年12月30日前完工;优质蚕桑基地项目投入800万元,在西邑乡西邑、乌马、吴山3个村实施;管理经费项目1个,补助项目管理经费15万元。

  2018年,上海方新增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566万元,分两批次实施项目4个。第一批新增资金投入1066万元,实施项目3个,其中: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投入313万元,在瓦房乡徐掌村等4个村委会,新植桑园2609亩,已完成桑苗采购招投标,计划2019年2月底前完成移栽;自然能提水项目投入287万元,在丙麻乡奎阁村委会毕家寨自然村建自然能提水站1座,解决毕家寨自然村人畜饮水和柑橘灌溉问题,计划2019年3月底前完工;劳务协作投入466万元,培训1500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880个,转移就业1600人,已完成劳务协作培训1500人,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04个,转移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18人。第二批新增资金投入500万元,计划在瓦房乡白龙井、梅兰山等6个村新植桑园4166.7亩,目前已完成桑苗采购招投标。

  2018年,隆阳区共接收捐资、捐物折资908.68万元,其中:接收捐赠797.48万元,用于贫困乡和贫困村脱贫攻坚、徐掌小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建设、补助3名小学教师工资及救助51名困难学生等;接受捐赠图书、衣物、鞋子、文具用品、书包等物资折资约111.2万元,用于资助贫困户和贫困家庭学生。

  加快产业合作,深化劳务协作

  在沪滇扶贫协作框架下,隆阳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积极推进“沪企入隆”“隆企入沪”和“云品入沪”等工程,带动产业合作提质增效。“沪企入隆”取得进展,上海红星美凯龙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到隆阳区投资兴业,引进四川、重庆、云南昆明等地人才76人,实施沪滇经济合作项目1个,到位资金18亿元。“云品入沪”加快实施,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云南景兰热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市高老庄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与上海闵援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采购意向合同;林玉航宇生物科技、比顿咖啡、古道春茶业等10多家隆阳知名企业3次到上海参加对口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和推介活动,实现销售收入110多万元,为隆阳区本土企业及高原特色产品开拓了广阔市场。

  在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闵行区合作交流办的牵头协调下,签订了《隆阳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天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劳务合作协议》,在隆阳区人社局挂牌成立“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隆阳区分站”,制定2018年滇沪人力资源对口帮扶行动计划,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和服务保障机制。一年来,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39期1500人,覆盖5个乡镇21个行政村;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880个;举办专场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33758个,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60人。2018年,沪滇扶贫协作共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1618人次,其中:转移到上海就业107人,省外524人,省内就近就便转移987人。

  共绘幸福景,携手奔小康

  编制了《隆阳区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3年力争投入协作资金10567万元以上,其中2018年2866万元、2019年3671万元、2020年4030万元,主要开展产业帮扶、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贫困村提升、携手奔小康7个方面工作。同时,编制实施了《沪滇扶贫协作2018年项目计划》《沪滇扶贫协作2018年新增项目计划》及《沪滇扶贫协作2019年项目计划》。

  抓实乡(镇)村结对,在深化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工作中,双方深入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的结对帮扶,积极协调脱贫攻坚任务重、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贫困乡村与闵行区乡镇、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及社会团体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探索“2帮1”“1对1”结对帮扶模式,助推隆阳区脱贫攻坚工作进程。闵行区莘庄镇和3家企业分别与瓦房、瓦马、杨柳、水寨、瓦窑5个深度贫困乡镇签订了携手奔小康协议,投入援助资金480万元,其中:闵行区莘庄镇与瓦房乡结对,对口帮扶徐掌村委会,援助瓦房乡80万元,对口帮扶徐掌村200万元;南滨江公司结对瓦马乡、杨柳乡,城投公司结对水寨乡、瓦窑镇,分别援助50万元。上海市和闵行区相关企业分别与隆阳区12个乡镇的37个贫困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每个村援助帮扶资金10万元。闵行区的3家企业与优昊实业、比顿咖啡签订了帮扶协议,有力助推了隆阳区脱贫攻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

  积极推动交往交流交融,隆阳区党政主要领导加强与闵行之间的互访,区直各行业部门主动与闵行对接,进一步畅通交流交融渠道。2018年,隆阳区各级干部到闵行区对接学习134人次,上海赴隆阳访问企业8批次83人、签署扶贫协作协议43个。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结对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闵行区浦江二中结对隆阳区一中,闵行区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与瓦房乡徐掌村结成党建促脱贫共建对子;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上海市市政公路行业协会闵行办事处、上海凡之慈善基金会与瓦房乡徐掌小学签订了捐建协议,捐赠100万元用于徐掌小学综合楼建设,开通了两地网络支教,捐赠校服300套、图书2000余册。促成了上海“隐形的翅膀”志愿者公益联盟、孙楠“重塑未来”专项基金项目组来保山开展公益行动。

  丰硕的成果,宝贵的经验

  沪滇扶贫协作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一是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通过实施优质蚕桑基地、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等产业发展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前的脱贫问题,也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有效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二是让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夯实。通过实施通路、通水、教育、卫生等帮扶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三是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明显改变。通过实施对口帮扶项目,特别是劳务培训和输出不仅为贫困家庭提供了稳定收入,还让很多极少走出家门的贫困群众走进了国际大都市——上海,开阔了眼界,树立了信心,接受了新知识、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等、靠、要”的思维定势,坚定了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脱贫致富的决心;四是相关行业部门科技素养明显提升。通过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小学教师和医务人员赴上海学习培训,上海专家到隆阳现场培训指导,医生、教师对口支援等,极大提高了隆阳区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素养,广大干部群众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同时,也为隆阳区脱贫攻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要抓实产业培育筑牢增收基础。隆阳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没有产业支撑,不解决贫困群众长效稳定增收问题,脱贫就只是一句空话,而且是“连年扶贫连年贫”,不仅无法脱贫,还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瓦马、瓦房、西邑3个乡属全区7个建档立卡贫困乡之列,特别是瓦马、瓦房2个深度贫困乡,地处偏远,少数民族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有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3个省级确定的深度贫困村。如果按照传统模式对瓦房、瓦马开展脱贫攻坚,基本无法做到“精准”,也无法实现脱贫出列。2017年,经沪滇双方共同协商,按照“贫困村发展1至2项主导产业、贫困户至少参与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要求,决定对瓦房、瓦马、西邑3个乡采取整合优势资源集中攻克深度贫困模式,依托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和显会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蚕桑和生猪两个产业,2年集中投入上海帮扶资金3113万元,系统实施以贫困村功能提升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养猪和蚕桑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以教育扶贫为主的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推动整乡脱贫,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种产销一体化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要抓实劳务协作促进就业脱贫。隆阳区始终把转移就业作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采取“七个一批”工作法抓实劳务协作促就业,将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成果转化为就业增收的实际效果。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一批,借助保山打造“五基地一中心”“三个万亩”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入园入企就业一批,抢抓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建设机遇,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引导贫困劳动力入园入企实现稳定就业;劳务输出推动就业一批,落实沪滇劳务协作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务工人员带头作用,依靠“亲带亲、友携友”自发组织输出就业;服务平台推荐就业一批,运用云保“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保山人才招聘网”及现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平台,将开发的就业岗位信息动态发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并推送宣传至贫困户;种养大户吸纳就业一批,依托规模农业企业、合作社,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等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个体私营企业解决就业一批,充分发挥个私协会、工商联合会作用,收集个体私营企业用工需求,引导其在招用工上向贫困劳动力倾斜,重点开发与贫困劳动力技能素质契合度高的就业岗位,以“大分散、小聚集”的就业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一批,实现“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兜底就业保障一批。

  培养了一支永不离开的专家队伍。通过驻点对口支援帮扶、人才交流培训、专家团队定期巡回指导,为隆阳区带出了一批批技术人才,“请进来、送出去”的帮扶模式有效提升了隆阳区医疗机构、教师队伍和农业科技人员的服务水平,上海援滇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爱心人士发挥自己的专长,直接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贫困群众,为隆阳区的教育、医疗、人才培训、扶贫等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观念、新的工作方式和发展理念,并潜移默化影响着隆阳区干部群众,为隆阳发展奠定了基石,造就了一支永驻边疆、永不离开的专家队伍。

  搭建了一座座社会帮扶的爱心桥。在闵行区的积极引导下,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上海凡之慈善基金会、上海“隐形的翅膀”志愿者公益联盟、孙楠“重塑未来”专项基金等社会公益组织纷纷深入隆阳区,广泛开展捐资助学义举、积极践行教育公益实践。在闵行区党委、政府和闵行区挂职干部的感召下,上海社会各界一年来捐赠隆阳区的资金和物资达258万元,在上海与隆阳之间架起了一座座社会帮扶的爱心桥。(通讯员 王德凯)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