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保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施甸县:一梦越千年 当惊布朗山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30日 17:05:32  来源: 云南网-保山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施甸县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落地三年,布朗山乡群众生产生活沧海巨变,面貌焕然一新了——一梦越千年 当惊布朗山

  “党的扶贫政策好,春风吹遍布朗山;脱贫致富齐上路,衷心感谢共产党;撸起袖子加油干,布朗山乡奔小康……”数位身着民族盛装的布朗族彝族群众汇聚在一起用当地的打歌调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初冬时节的施甸县木老元乡木老元村民族文化广场,歌声悠扬,大山深处蒸腾着无尽的喜悦。

  这是施甸县“听党话、感党恩、昂首奔小康”文艺下乡演出活动的现场。

  “今天的布朗山,已逐步告别贫穷、落后,正信心满满脱贫摘帽,争取与全县同步小康。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木老元村民阿文甸道出了所有布朗族彝族群众的心声。

  从原始社会走出来……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崖比耕地多。”曾几何时,这一首顺口溜就是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的真实写照。这两个乡共有布朗族1288户5010人,是施甸县布朗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区,也是全县乃至全市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布朗族群众曾一度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布朗族群众从原始社会跨越数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生活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的催动下,布朗族群众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帮扶政策和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三年来,布朗山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布朗族群众又一次迈出了跨越发展的步伐。

  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从2015年5月开始,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中烟公司)对口挂钩帮扶施甸县。云南中烟公司针对施甸县有贫困村90个、建档立卡人口21644户90463人,居住着2个布朗族特少民族乡的实际,先后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12人,捐赠5.789亿元资金,实施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云南中烟公司制定了“三年攻坚、两年巩固”的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成为布朗族聚居区扶贫攻坚创新的示范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区、民族团结模范区的目标,将帮扶项目精准安排在以木老元乡、摆榔乡为主的布朗族聚居区,实施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等七大工程。

  从此,布朗山乡开启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伟大征程。

  从大山深处走出来……

  木老元乡、摆榔乡的贫困人口多,居住地大多山高坡陡,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以前,夏天一下大雨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家家户户都有被滑坡‘袭击’的遭遇,晚上都得‘睁着眼睡觉’,提心吊胆。”摆榔乡尖山村村民阿学祥证实。

  2015年开始,云南中烟公司在两个乡投入安居扶贫资金1.9亿元,分批建设特色民居3005户,实施易地搬迁622户,修缮加固、原地拆除重建3005户,并配套排涝沟、入户道路硬化、卫生处理设施、太阳能路灯等,为布朗族群众的产业培育奠定了基础。

  三年来,云南中烟在两个乡投入近9647万产业发展资金,围绕布朗山乡特色产业体系,坚持烤烟、茶、畜禽、林下经济和打工收入“五个不能丢”,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党组织)+农户”等产业模式。昔日贫瘠的山地,焕发了勃勃生机。

  过去,木老元乡主要靠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经济结构单一。“现在,我们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区域发展养牛,果蔬种植,海拔1400米到1900米的区域种植核桃,发展养鸡,海拔1900米以上的区域种植中药材,放养黑山羊。”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木老元乡党委书记王冰凌说。

  目前,木老元乡15个养殖场(园)带动建档立卡户357户发展畜牧业脱贫,摆榔乡的14个养殖小区带动273户群众发展畜牧业脱贫。

  除了传统的洋芋、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外,青豌豆、青蚕豆、食用菌、葛根、石榴、苹果、蓝莓也成了布朗族彝族群众的新兴产业。

  “在摆榔乡大中村和尖山村,参与民宿经营的农户发展了40余户,今年国庆节以来已入住近100人,实现全乡民宿行业零的突破。”摆榔乡党委书记段从坤说,2018年8月以来,摆榔乡推出了“玩在野鸭湖、住在布朗山”“善洲林场学、彝朗山寨逛”等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特色“周边游”“一日游”“家庭游”“相亲游”等产品,并在淘宝、微店、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进行推广,带动布朗族群众逐步走上了乡村旅游的路子。

  永远跟党走下去

  “感党恩、跟党走、奔小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布朗山乡最醒目的两幅标语,更是布朗族彝族人民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情表达。

  “一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过去缺吃又少喝,如今脱贫奔小康;二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过去穿的粗布衣,如今品牌新时尚;三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过去住在深山沟,如今搬进新楼房;四谢共产党,上学把你想,过去读书半路荒,如今求学国家帮;五谢共产党,看病把你想,过去大病无钱医,如今健康能保障。”在摆榔乡尖山村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户农户的墙体上,书写着“五谢共产党”的内容,抒发了布朗族彝族群众感恩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我就是想让子孙后代看一看,让他们知道,共产党是如何一点一点把布朗族人民从曾经的穷日子中帮扶出来的,让大家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尖山村党总支书记戴志全说。

  可喜的是,在云南中烟公司的帮扶下,当地布朗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从以往的“等、靠、要”逐步转变成为如今的“赶、帮、超”,市场观念、商品意识、积累意识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生活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大幅增强,内生动力被激发,布朗族正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投身到脱贫致富、建设美丽家园的大潮中。

  “不能坐在墙根晒太阳,坐等国家送小康。”摆榔乡大中村上黑箐村民小组年轻的组长杨世成说,把家园建设好,让自己和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就是对党的恩情最好的报答。

  行走在布朗山乡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栋栋整洁有序的崭新楼房上,一面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高高飘扬。乡村道路、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到处是忙碌的人群。

  截至2018年10月底,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实现3个村883户3864人的脱贫退出,其中布朗族群众脱贫退出269户1122人。

  有一组数据彰显了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的成果:2017年,施甸县木老元乡经济总收入实现67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39元,分别比帮扶前的2014年3669万元、3939元增长83.8%、78.7%;摆榔乡经济总收入实现1001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66元,分别比帮扶前的2014年5262.8万元、4780元增长90.3%、102.2%。

  “今年底,从施甸经木老元至昌宁卡斯的公路就要开工了。”王冰凌说。站在新的起点上,布朗族彝族人民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向贫困发起最后冲刺,为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勇前行。

  脱贫道路越走越宽阔,布朗山乡越建越美丽。(记者 王灿 建国 江华 景皓 丽娟 金灿)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